-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曹植对生命价值追求
浅谈曹植对生命价值追求
文学作品是作者心灵、精神、情感、思想的真实写照,曹植生活在一个思想解放、社会动荡的建安时代,他所留下的诗文不仅是他一生内心情感变化的轨迹,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曹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历程,使其在中国文学史具有了永恒魅力。
一、曹植的生命轨迹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著名诗人,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弟。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植少年早慧,自小就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才华,年十余岁,便诵读诗、论、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相传其父曹操为测试他的文才,利用铜雀台建成之机,率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曹植挥笔即成,极为可观,“太祖甚异之”。曹植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对此,深受曹操的宠爱和赏识,曾一度被称为“儿中最可定大事者”。青年时期的曹植一直是志得意满。但是,曹植的性格是“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且屡犯法禁,这种放任的行为,使曹操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尤其在司马门事件以后,更令曹操异目视之,最终立曹丕为太子。
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一个“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受打击的对象。从此开始“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漂泊转篷生活,不仅自身屡受诽谤打击,且身边的亲友也多有牵连。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继位,曹植的生活待遇稍稍有所好转,但是魏明帝仍然沿袭其父对曹植的猜忌政策,曹植的政治地位依然没有大的改变。期间曹植屡次上疏,希望得到重用以报效国家,但望穿秋水,终不见用。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抑郁不得志”的曹植在困顿飘零中苦闷死去,年仅四十一岁。死后溢曰“思”,史称陈思王。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继位为界,形成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充分体现了曹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即至死不灭的政治追求和极尽享乐的生活追求。
二、曹植政治追求的历程
(一)生存环境对曹植政治追求的影响
时代动荡,战乱迭起,影响着曹植的政治追求,给他积极入世提供了契机。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华夏历史在秦汉合龙四百多年以后,又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大动荡。曹植出生之时,正值动乱的年月。汉末王朝由于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黄巾大起义,继而发生董卓之乱,为了争权夺利,各种势力自相残杀,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宦官腐朽、民生困顿、群雄割据,二三十年的大战乱使人民遭受着战争的荼毒,百姓四处逃亡、死于屠刀、饥饿和疾疫,以致满目白骨和废墟。在三曹及同时代文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对战乱情景的描述:“铠甲生虮虱,万姓已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曹植《送应氏诗?其一》)等,动荡的时代自有英雄奋起,时势将寒族出身的曹操推上了历史舞台。他奋揖逆流,很快碾黄巾、败袁绍,勃勃雄心,一统北方,成就大业。曹操的霸业给曹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创业时期的曹操没有固定的地方,四处转战,过着动荡的生活,幼小的曹植就随父亲在马背上南北迁徒,后来曹操攻克袁绍,占领邺城,曹植才有了安身之地,时年十三,“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幼年和少年都是在征战不息的环境中渡过,成长的经历使他饱尝战乱频繁之害,倍感人民百姓之苦,加之始终在其父曹操的身边,作为军事家的曹操有着一往无前的胆识和慷慨激昂的气概。时代动荡、个人经历及曹操影响,使曹植自少年时就主动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国家命运紧紧栓在一起,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希望能像父亲曹操那样建功立业,扫平战乱,拯民于水火。这种追求报国之志和建功立业,并效仿前辈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伴随了曹植的一生。
(二)建安时代的曹植――充满建功立业渴望的青年时代
曹植一生经历建安、黄初、太和三个时期。建安时期,即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曹植的青年时代。这个时期,他主要生活在邺城,但又多次随父出征,足迹遍及四方:十四岁,随曹操征袁谭,攻南皮,平定冀州;十六岁,随曹操北征三军乌桓;二十岁,被封为平原侯,七月随父率军出征马超;二十一岁,随父东征孙权,小小年龄就已经历东征西战的磨炼,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人潮中发出“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志向(《与杨德祖书》),在他的《白马篇》中,流露出在抗击侵略中,奋不顾身,“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势。如虹的白马英雄,正是曹植自身时刻准备献身祖国,渴望建功立业的真实写照。在《赠丁翼》诗中:“滔荡固大节,世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这就是曹植的人生准则,成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又富有济世情怀的仁人志士,是他一生的追求,这样的人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