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海洋出水文物常见作伪与辨别方法
浅谈海洋出水文物常见作伪与辨别方法
【摘要】海洋出水文物是近年来新兴的文物类型,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文物市场中常见的一些作伪方法和获利手段,阐述了海洋出水文物区别于其他文物类型的特点,指出了其在文物真伪辨别中的用处,希望对刚接触这个门类的初学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洋出水文物 辨伪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周边海域成功地开展了多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收获了很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海洋出水文物。最近几年,关于出水文物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包括“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题展览都展示了大量来自海洋的精品出水文物,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海洋文物热”。然而伴随着人们对海洋出水文物的关注度的提升,作伪投机分子发现商机,通过种种作伪方法牟取暴利。在个人文物收藏和单位文物征集过程中经常面临形形色色、真假难辨的“出水文物”,其辨别方法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常见的海洋出水作伪方法
1.拼接法
出水文物形成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古代沉船倾覆等导致的陆源文物在海底的堆积和后堆积过程。文物在船货倾覆、接触海底时候的挤压和碰撞会造成大量损坏,加之海水运动、生物破坏和人为盗捞造成的破坏,多数海洋出水文物都有残损(见图1~图4)。由于残损文物的价值不高,部分不法投机分子就将收购到的文物残片进行加工,对残片进行切割和打磨之后粘接起来,拼凑成一件“完整器”。例如,将大小不同的小口罐,按照大小分别去口、底,拼接成葫芦器;将瓶颈、碗底切割打磨后拼接成一件臆造器;将壶流的基部打磨之后与器身拼接到一起,凑成一件完整器等。
2.粘附法
海洋出水文物由于长期堆积在海床表面,尤其是堆积在水深几米到十几米浅海的情况下,由于水中光照充足,生物繁茂,经常可见文物表面附着有生物痕迹。其中,最常见的生物痕迹是生物矿化痕迹。所谓生物矿化,是指生物形成矿物的作用,是生物在特定的部位,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生物有机物质的控制或影响下,将溶液中的离子转变为固相矿物的作用。海洋中的生物矿化产物类型很多,比如石器表面附着的珊瑚、微生物活动在文物表面形成的白色沉积物以及铁器表面附着的贝类等。为了鱼目混珠,有人将从海边收集小型贝类粘附到瓷器表面,有人将紫菜等粘到酱釉罐的表面,有人将白水泥等掺杂海沙涂抹到瓷器(见图5)或者铜器表面,造成文物来自海洋中的假象,达到获利的目的。这些被粘附上去的东西与真实出水文物表面的附着物有着本质区别。
3.埋藏法
这是用真实海洋环境营造海洋附着物的方法。从外地购买出土文物或者仿古瓷器,然后埋放在浅海,经过数月甚至几年之后取出,简单处理之后用这些带有海洋附着物或者海洋腐蚀痕迹的伪品来冒充出水文物。真正的海洋出水文物在经过打捞、清洗和运输等工序后残留下来的附着物一般比较坚固,而这些新附着上去的痕迹往往种类单一、容易去除,有的甚至一碰就掉(见图6)。
4.局部作伪
利用部分真品制假,在伪品中掺杂真实的海洋出水文物或者从真品上去除下来的海洋附着物,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例如,海洋出水的铜钱凝结块在文物市场上被称为“钱山”,为了获利,作伪者用水泥、石灰等制成基体,在表面摆放、粘贴铜钱,或者在边角处插入铜钱凝结块,形成一座体积较大的“钱山”(见图7)。也有的作伪者用白水泥将一件海洋出水的残盘或者碗固定到盗掘来的珊瑚的中心位置,做成被珊瑚包被的摆件来出售。
5.整器造假
同时伪造文物本体和表面附着物的方法,整器完全不含真实的文物材料和表面附着物。有作伪者将仿制的薄釉青花瓷器表面刷上白色痕迹出售,或者打碎后掺杂在真实的出水瓷器碎片标本中出售。由于伪品本体粗糙的质感与在海底打磨过的釉面极为相近,很难区分。
除以上作伪方法,还有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在一件伪品的制作中使用多种作伪方法。
二、海洋出水文物的辨别方法
海洋出水文物与陆地出土文物等相比,有着非常多的特点。合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指导对出水文物的辨别工作。
1.利用其批量性
我国古代与东南亚的海洋贸易中,主要出口品类是陶瓷器(以瓷器为主)、丝绸和铜铁等金属器。海洋出水文物多数属于沉船所携的大宗船货。在古代对外海洋贸易中,大宗同样种类和型制的船货打包后被运上商船,沿着海洋丝绸之路运往海外。因而在沉船出水文物中,可以见到某种文物大量、重复性出现。可以借助博物馆中展出的水下考古发掘得到的文物或者相关文献中的文物图录,通过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文物”进行比对的方法,对某些常见器形进行真伪推断。
2.利用其残缺和腐蚀性
对于大多数海洋出水文物而言,无论是无机质地还是复合材质的文物,多数都会有残损或者被腐蚀。有不少伪品的残损腐蚀位置或者腐蚀形式不对,利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