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汉画像中凤鸟衔丹
浅谈汉画像中凤鸟衔丹
摘 要:本文在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凤鸟衔丹”这一汉画代表性图像进行分析,认为“凤鸟衔丹”图像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殖崇拜、升仙思想。
关键词:凤鸟;鸟卵;生殖;升仙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25-01
凤鸟是祥瑞的象征,《尚书·益稷》篇中叙述了在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凤凰也来了——“箫韶九成,凤皇来仪”。①在这里,凤凰被视为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在诸多凤鸟图像中有一种图像是凤鸟口含球状物,一般通称为“凤鸟衔丹”,对此类图像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鸟卵之象征
凤鸟口含类似圆球之物,有可能是“玄鸟生商”神话中的鸟卵的象征。“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生商”就是生下殷商的始祖契,这是一则“感生神话”②,在知母不知父的原始母系社会,人们为了要解释其种族的来历,就托辞于神话,将父性的一方推之于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步入父系社会之后,原来的“感生神话”也发生了演变,在“感天而生”之外又添加了挂名的父亲。《楚辞·天问》有:“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这时已经有了挂名的父亲。《史记·殷本纪》对这个故事有了比较完整的叙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③到此,“玄鸟生商”的神话已经正式、完整地见诸于文字记录,并且还被历史化了。但无论神话被怎样历史化,总是包含着原始先民的对于所信仰的祖先的遗绪。这种思想经年日久源远流长,仍旧保存在后代人的信仰、习俗之中。东夷人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原始宗教观念和生活习俗。这种较为独特的习俗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原始遗址、墓葬、制陶、雕刻和彩绘中。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史前东夷人曾经流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齿的习俗。④在墓葬中死者的骸骨上发现了异常变形的现象,一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放置有小石球或陶球。研究资料表明,变形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这种小球的直径仅有15-20毫米,不像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工具。在考古发掘兖州王因遗址时,曾发现有11座墓葬的死者口含石球、陶球,另外有7座墓葬的死者由于长期口含陶球而引起齿列变形、臼齿上面有磨蚀的痕迹。另外,在泰安大汶口遗址,邳县大墩子遗址的原始墓葬也发现了这类现象。这种口含陶球的习俗应是反映了一种原始社会的祝殖祈育观念。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外部自然及其本身缺乏科学的理解,尤其是对生殖怀有极大的神秘感,无法正确的认识到生命的繁衍来自于两性相交,而认为是自己的崇拜物所赐予的。对于一个氏族来说,繁衍后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于是人们便寄希望于自己的崇拜对象,把这种模仿鸟卵的陶制石球长期含在口中,认为这样崇拜对象便会赐给自己更多的子孙,从而使氏族繁衍不息。到了汉代人们不再口含陶球,这种习俗的反映可能就是凤鸟口中所衔之物,包涵了鸟卵的意思,寄托了人们想要世世代代、百子千孙的美好愿望。
二、啄木火光之演变
由各类古文献记载可知,凤鸟是以火为属性的神鸟,《春秋元命苞》说:“火离即凤皇”,《鹖冠子》:“凤鹑火禽,阳之精也。”古人认为火与太阳是相通的,那么凤鸟与太阳、火也是相通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拾遗记》:“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止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木,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⑤古时因为无法人工取火,而天然火种又不易长久保存,因此夜间难以照明。文中记载的“火树”是被神话化了的,原型可能是因雷电而起火的树木,先民将这种可能燃烧的树看做火树,并且视为一体,于是才会说“屈盘万顷”。生活在这附近的人们偶然机会下看到了一种叫作“若鸮”的鸟啄树时产生了几点火光,便得到了启发,认为以木钻之,或是以石击之也有可能发出火光。经过实践最终获得了成功。其实最终这则神话传递给人们的是先民在长时间的实际生活中,从动物的生活形态和生产经验中得到了发明创造的契机,不是忽然之间创造发明出来的。但是在神话或传说中,人们总把这些归之于某一王者或是英雄,其实这只是标志着某一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在这则神话中,也许就是因为先民看到鸟啄木时口里的光而得到启发,于是先民有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王大有认为,这种啄木鸟就是凤鸟的最初原型。上文已述凤鸟的形象是各种鸟类的融合,啄木鸟当然有可能是凤鸟的原型之一,既然啄木鸟啄木所产生的火光给先民带来的生产上的进步,因此这种现象经过长久的流传,到汉代时演化为凤鸟口中的所含之珠也不无可能。
三、长生之希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