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汉画像石中鱼寓义
浅谈汉画像石中鱼寓义
摘 要: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造型多样,雕刻技法细腻娴熟。而鱼的表现手法出现在众多画像石的刻画内容里,其优美的雕刻融入丰富的寓意,为汉画像石的灵动展现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笔。鱼的刻画既出现在汉代人的现实生活中,又生动表现出汉代的神仙灵异和升仙思想;既反映了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又折射出超现实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导引升仙;祭祀;民生;富贵有余;寄寓
鱼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因其优美的造型,美好的寓意,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还是表现神仙灵异的思想,都在汉代人大胆的想象中得以生动展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反映升仙思想的鱼龙升仙图、鱼车出巡图等;反映祭祀文化的祭案、盘鱼图等;表现汉代人民日常生活的庖厨图、鼓乐宴饮图等;表现墓葬文化的铺首衔环双鱼图等。以下就这几个方面分析其寓义。
一、鱼在汉画像石中的生动展现
1.鱼龙升仙图
尺寸:纵64厘米,横258厘米,厚23厘米,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鱼龙升仙图是东汉画像石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题材之一,阴线刻,表现的是墓主人在方士的导引下,在众神灵的簇拥护卫下,飞升天国的情景。画面主要刻有鱼车、鸟车、龙车、鹿车,并有虹龙、星象蟾蜍、风神、伏羲、女娲等,一派天国景象。
画面中央刻画了三条鲤鱼,头尾朝向一致排列,鱼嘴微张,鱼身丰腴,鳞片刻画分明,侧身鱼鳍清晰可见,鱼尾活泼,形象生动。画面下方还刻有鱼车和仙人骑鱼,鱼车驾海,导引升仙,生动展现出墓主人由众神灵导引,浩浩荡荡飞升天国的场景。古人认为死后若想归入天国,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就是屈原诗中的“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驾八龙之婉婉兮,载去旗之委蛇”。
2.鱼车出巡图
尺寸:纵84厘米,横248厘米,厚28厘米,出土地:江苏邳州占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在汉画题材中,反映此类升仙思想的还有很多,比如出土的祠堂顶盖“鱼车出巡图”,画面分三格,中间一格刻两道龙形彩虹,彩虹下为三鱼驾车,车舆上前面为驭者,后面一位为雨师。车轮为蛇身,左右两格对称刻有莲花,为藻井的装饰,莲花的四角刻有四条鱼,画像石背面雕刻屋脊和瓦垄。(图一)
此画像石中的三鱼驾车刻画鲜明,三条鲤鱼依次排开,最上方一条体形较小,活泼灵动。中间一条负载缰绳,鱼尾下弓,奋力前行,线条优美。而最下方那条体态肥美,与上方之鱼相互呼应,鱼鳍处互相牵拉,并驾齐驱。仙人驾车紧随其后,车后饰有云纹,生动展示了仙界云雾缭绕的景象。
画像石左右两格刻有莲花边饰四尾鲤鱼的图案。鱼儿头尾相连,鱼眼圆睁,鱼嘴微张,鱼鳞分布均匀,双鳍朝向莲花,鱼尾强劲有力。整个画面展现了对称之美。
鱼车出巡图为汉代祠堂顶盖。祠堂是汉代祭祀祖先神灵的重要场所,祠堂内壁一般是刻画神仙灵界,迎宾拜谒、庖厨乐舞、历史故事等画面,而在屋顶常刻有升仙、灵异等神话场景。?@也重点反映了汉代人的升仙思想和寻求神灵庇佑的情感需求。
3.百戏图
尺寸:纵149厘米,横282厘米,厚25厘米,出土地:江苏徐州铜山洪楼,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此画像石为铜山县洪楼祠堂屋顶坡面,画面中刻有人物扮演的神仙灵异,有雨师布雨,转石成雷,象奴戏象;右面刻有三鱼驾云车、三龙驾鼓车等。
4.河伯出行图
尺寸:纵46厘米,横154厘米,出土地:河南南阳卧龙区王庄墓,河南省南阳汉画馆藏。墓室盖顶石,四大鱼拽引一车,车上高树华盖,一驭者双手挽缰,河伯端坐舆中。前有二水神执盾操刀,为河伯开道。左右各有一鱼相随,后二水神以鱼为乘骑,荷戟保驾护航。画间饰以云气、星宿,似出巡天河之意。[1]
5.祭案
尺寸:纵69厘米,横83厘米,厚20厘米,出土地:江苏雎宁古邳,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此画像石为一完整的祭案,上刻两鱼相向摆放,雕刻线条流畅,鱼眼清晰可见,鱼鳍和鱼尾线条粗犷,鱼鳞刻画写实。鱼下方各刻有一个耳杯,用于供放祭品,两盘中间刻一只龟,祭案四周刻有穿璧纹,画面丰满,布局合理。(图二)
6.盘鱼图
尺寸:纵59厘米,横133厘米,厚16厘米。出土地:徐州铜山区青山泉,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画面中央刻有三尾鱼,鱼头向上,鱼尾朝下,各自放入盘中,鱼身稍稍弯曲,栩栩如生。另刻十字穿环纹贯穿盘鱼四周,纹路立体对称,富有动感。
7.庖厨图
尺寸:纵57厘米,横68厘米,厚24厘米,出土地:江苏徐州铜山汉王乡东沿村,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正、侧两面刻画,正面分三格:上、中格刻庖厨场面,有炙肉、汲水、炊火等。下格为躬迎场面。右侧面为双重门阙,阙上立一鸟,阙下一门吏。(图三)
8.鼓乐宴饮图
尺寸:纵104厘米,横53厘米,出土地:河南南阳,河南省南阳汉画馆藏。上端一人正襟危坐,旁有建鼓,二人击鼓起舞。画面主体为一方案,案上摆满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