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汉画中鱼
浅谈汉画中鱼
摘 要:鱼,无论是作为一种图腾,还是一味佳肴,在汉画中俯仰皆是。本文通过对汉画中鱼的各种形象赋予其特种文化内涵,展现了汉代渔业生产、饮食文化、祭祀习俗、神仙信仰、生殖崇拜观念、百戏表演艺术以及广泛的招祥求吉心理意识诸多方面的风俗。
关键词:汉画;鱼图腾;生殖崇拜;艺术形象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78-02
汉画,作为汉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以其惊人的容量,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展示出异彩纷呈的古文化信息。汉画中那俯仰皆是的鱼画像构成了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鱼文化现象。
鱼作为一种食物用于裹腹充饥,最早可追溯到人类之初的原始时代。原始社会,男子渔猎,女子采集,捕鱼便成为原始农业之前的主要生活手段之一。由最初的捕捞野生鱼为主,逐渐发展到人工饲养家鱼。随着养鱼经验的积累和捕鱼技术的提高,渔业生产便进一步成为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生产活动和食物来源之一。两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渔业生产也自然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最能具体反映汉代渔业生产盛况的实物资料就是汉画中那众多的捕鱼和池塘养鱼画像。
捕鱼画像在山东、四川、江苏及河南等地均发现过许多,其中尤以山东汉画最具代表性。我们仅从山东汉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形式多样的捕鱼方法和捕鱼工具。具具体画像主要有徒手抓鱼、镖叉刺鱼、撒网捕鱼、置罩捉鱼、持箕捞鱼、驯鸟啄鱼等数种。①四川地区还出土了不少“池塘养鱼”画像石(砖)以及模型明器。《汉书·地理志》云:“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从这些数量可观的画像中,我们足以窥见两汉时代滟业发展的空前状况。
随着汉代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鱼便成为贵族富家日常生活餐桌上的美昧佳肴。汉画中的庖厨图和宴飨图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庖厨图中的宰鱼形象②、宴饮图上的盘中之鱼③,足以让我们联想到墓主人生前的侈奢生活。但鱼类形象不仅仅活跃在汉代的饮食文化之中,同时,它还经常出现在祭祀文化之圣坛上。早在周代,鱼已成为人类祭祖祀神的祭品,据史书记载,汉昭帝时曾于昆明池养鱼,“以给诸陵祠”④。汉画中同样有祭案上放鱼的画像。⑤《山海经》中有以鱼祭山神的记载,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求雨篇》中亦有用鱼祭祀雨神的作法。汉画中更有刻鱼祭雷神求雨的风俗画。
鱼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曾经是一种受到古人顶礼膜拜的神灵。鱼崇拜观念最早当起源于原始社会。《山海经》中就记载有众多的神怪之鱼,这些鱼均是外形怪异,功能神奇。汉画中同样可见到这样的一些鱼,有人头鱼身、鱼身四足、鱼驾云车、神人骑鱼、鱼持器械等画像。诸如此类的超自然的神性鱼在全国各地的汉画中比比皆是。显然,鱼的神异功能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我国古代还把鱼作为女性的象征,且赋予其特定的生殖繁衍的文化内涵。汉画中有不少鱼画像蕴含着这种生殖崇拜思想。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鸟啄鱼”画像和“龙食(戏)鱼”画像两种。如伏羲女娲交尾与鸟啄鱼相配合的画像;双鹤交颈兼衔鱼的画像。交颈鸟、相吻兽与鸟啄鱼相氧俞的画像;鱼蛇交体的玄武与鸟啄鱼相匹配的画像等等。其中的鱼即是女性的象征,而啄鱼之鸟自然就是与女性交媾的男性之象了。因为早在周代时,我国就已出现了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民俗。且一直沿袭至今而不衰。鱼之所以代表女性,主要是因为鱼腹多籽,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且鱼之外形又与女阴相似。故此,人类希望女子的生育能力也像鱼一样强盛不衰,多子多孙,绵延不断。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认为“用鱼来象征配偶,除了它的蕃殖功能,似乎没有更好的解释”。⑥同样,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民俗语言中,鸟与鱼相对应,常作为男性生殖器的稳语,进而指代男性。相应地,食鱼便成为男女性交活动的艳语。自古以来,“食”和“性”被看作人类的两大本能,饮食与性交为人类自身生命延续和后代繁衍的两大活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目标上,二者具有异曲伺工的作用。因此,古人常用“食”来隐喻男女求爱的性行为。鱼不仅是人类的食物,同样也是一些鸟类所喜爱的食物。鸟啄鱼便成为大自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人类不仅利用这些食鱼的鸟类为渔业生产服务,而且将这种充满大自然和谐情趣的鸟啄鱼形象刻画在日常生活器物上,作为艺术品供人类自己欣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鸟啄鱼逐渐由原来单纯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绘,进一步融入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两性交配和生殖崇拜的象征意义。
汉画中的龙食鱼或龙戏鱼画像为数亦不少,这种画像与鸟啄鱼画像的象征性涵义是相同的。龙在古代也曾被看作男子之象。龙蛇同类,蛇与男性生殖器相类似,这恐怕也就是蛇(龙)为男性象征物的重要原因吧。二龙交尾和伏羲女娲交尾像是汉画中极为常见的题材,其两性交合、阴阳相配之寓意甚明,而汉画中有的“龙食(戏)鱼”画像与“龙交尾”画像合而为一,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