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豫剧发展及其对中原文化影响
浅谈豫剧发展及其对中原文化影响
“中原文化,戏大于天”,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名言,让人感受到戏剧在中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豫剧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其中传统剧目近千出,历史上曾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之说,《斩子》《牧羊卷》《刘全进瓜》《抱琵琶》《铡郭槐》《红下山》《大祭桩》《借妻》《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唐知县审诰命》等众多传统剧目长期以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那字正腔圆的艺术风格,或悲愤激昂,或激越明朗的格调,都给人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充分反映了中原悠久灿烂的文化。
中原沃土,文化之源。几千年来,群雄逐鹿。王者争权,中原大地,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九曲黄河在这里伸展,中华文明在这里扩展。这其中戏剧可谓是平台、桥梁与纽带。说“戏比天大”既是对豫剧的崇尚与热爱,更是对中原文化的崇尚与热爱。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其质朴、爽直、厚重的艺术气息将会永远影响着中华民族。本文着力从豫剧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作用等方面,浅谈对豫剧的认识。
一、豫剧的起源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它的前身是豫西调、豫东调、样符调,沙河调,原来各自独立存在,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
关于豫剧的起源众说不一。一说是在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基础上,特别是在明朝中后期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样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洛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
现在一般人对豫剧的起源有大致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豫剧是在中原大地的沃土中生长起来的。这一观点最早见于《清稗类钞?戏剧》“土梆戏”条说:“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认为豫剧是在其他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戏曲艺术成果而成长发展起来的。
另一种说法是豫剧源于秦腔。持这种说法的有两个人物。他们是王镇南和冯纪汉。王镇南认为:“梆子戏是黄河流域的地方戏。虽有多种,根源却只有一个,很清楚都是从秦腔衍变而来。”冯纪汉所言较有代表性:“豫剧源出于秦腔。明末清初之际,秦腔传人河南,在河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河南普遍流行的清戏、??戏等古老剧种的精华,逐渐发展起来。到了乾隆初年,以开封为中心,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剧种。”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豫剧起源于弦索。清代李调元在《剧话》中说:“女儿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调。”该说认为豫剧是由弦索直接演变而来,形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
豫剧作为我国“八大剧种”之一,也是河南的主要剧种,形成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在国内外的影响仅次于京剧。豫剧形成后,迅速蔓延到了东之台湾、西之新疆,南达深圳、北至黑龙江在内的21个省、市,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豫剧已被公认为是当今艺坛上的“叫座剧种”。在剧目生产、经济效益、剧团和观众数量诸多方面都以绝对优势跃居全国200多个地方戏剧种之首。
二、豫剧的特点
豫剧属梆子腔系,其音乐体制为板式变化体,经过发展变革,已成为一门融唱、念、做、打于一炉,汇乐、美、舞、服为一体的比较成熟的综合艺术。
作为文化艺术重要内容的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人生舞台。而豫剧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地方戏剧,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给人们带来精神娱乐、审美情趣的无穷享受,又能戏剧化地反映民俗、人文风情,给人们带来深情地向往追求和深刻的哲学启迪。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雅俗共赏的“中和”之美深受河南人民的喜爱。它来源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比其他地方剧种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豫剧从其形成到现在,发展迅速。在流派上,逐步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