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声腔艺术发展特点
浅谈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声腔艺术发展特点
【摘 要】众所周知,河南是我国著名的曲艺大省,拥有众多曲种且渊源已久,特别是豫西地区独有的风土人情、地方文化,使其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个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计算机网络、影视传媒等逐渐成为主流,曲艺所受影响随之增加,传统曲种大多与时代步伐不匹,从而出现流失、艺人数目缩减等现象,后备力量极其欠缺,“人亡艺绝”成为当前现状。从人类生活角度来看,这些频临灭绝的曲种具有重大影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极大分量。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关注对曲艺的保护,并将之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对曲艺艺术独有魅力、意义以及必要性的体现。对于这些中国传统艺术而言,声腔又是必不可缺的构成部分,对此,本文进行了相关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声腔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04-02
在我国,说唱艺术可谓来源已久,且博大精深。最早能够追溯到两千年以前,也就是《荀子?成相篇》,除此之外,古时的俳优与稗官小说也都具有曲艺艺术特征,涵盖于艺术形式之中。自唐朝起,中国曲艺艺术便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各类曲种相继诞生,例如陶真、货郎儿、弹词以及近现代的四川清音、北京琴书等。
单河南曲艺来说,就有四十余种之多,其中河洛大鼓、三弦书以及河南坠子等被大众所熟悉,且极具影响力。另外,还有部分在地方上具有影响力的小曲种,像豫西地区郏县流行的“杨高戏”、三门峡地区的“三弦书”等。当然,河南除了存在众多曲艺类别之外,还有着十分丰富的曲艺生活。在豫西地区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曲艺艺人将此作为素材融入到曲艺中,“中国曲艺之乡”由此产生。在豫西地区,当地从艺者与曲艺创作者众多。除此之外,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十三书会”还被称为“中国民间曲艺发展的晴雨表”,每年都有说唱艺人慕名而来。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推进逐渐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就拿曲艺来说,艺人传承青黄不接的现象愈发显著,生存状态极差①,曲目失传、“人亡曲绝”逐渐成为现实。
黑格尔语:“存在即是合理”,很多濒临灭绝的曲种曾经都有辉煌之时,这也说明它们有其优秀之处。在曲艺文化中,唱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它的发展状况也见证了曲种的起源、发展和没落,声腔发展的研究对于濒危曲种来说十分重要,它的发展特点对于当下曲艺工作者该如何发展曲艺艺术、拯救濒危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主要声腔结构
现阶段,河南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曲种濒危问题愈发严峻,有些甚至已经失传,曲种声腔逐渐被人们遗忘。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板腔体;二是单曲体;三是曲牌体,亦或曲牌联缀体。
其中曲种较多的为曲牌体和板腔体,宜黄、锣鼓书、“槐书”等均属此类。从唱腔角度来看,宜黄存在正反调之分,[正板][散板][数板]均为主板式;槐书对应[四句腔];锣鼓书唱腔更为多元,例如[慢板][二板][飞板]以及[流水]等。
曲牌体以及曲牌联缀体较之其余两类声腔曲种要少很多,“迷糊书”和“十不闲”等为主要种别。前者为曲牌联缀体,起头多为[月调],收场对应[月尾],中间曲牌多有[背工][五更鸟][金钱]以及[落背]等穿插。除此之外,其还有[月调]起、[背工]起,分别对应[背工]和[月调]落,属于联缀方式。人们多将“十不闲”涵盖至曲牌体之中,曲牌较多,例如[叠落][打十不闲老调][上河调]及[卫调]等。
“地?袅镒印蔽?单曲体。单曲反复多为主要唱腔,且多是民歌小调。曲目类别多元,《绣荷包》《秧麦》《顶椅》《纺线》等十分出名。
当然,除了上述提及的曲艺声腔之外,还有更为简单的声腔,只是如今已少有人提及,如“拉洋片”,其演出形式为两人对唱,曲调反复,多为上下句,因此也被称为[拉洋片调]。
二、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声腔的发展特点
就说唱类曲艺曲种而言,唱腔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可直接对曲种的兴衰产生影响,并与说唱艺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大部分艺人十分关注曲种唱腔的发展。就拿豫西地区已濒危曲种来说,其唱腔发展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一)中国传统音乐中其他艺术门类的特色对唱腔的影响
第一,从曲种起源角度来看,大部分濒危曲种的唱腔均基于民歌小曲之上,经过不断演变与发展而成。
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与成长受到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曲艺音乐也是一样,大多曲种唱腔都是建立在地方民间小曲基础之上的。如豫西地区郏县的“杨高戏”曲种,其唱腔源自于豫西南的民歌小调,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陕西、山西等地民歌小调[剪花花]的影响,逐渐演变并最终有了特定唱腔;焦作地区著名的“洪山调”亦是如此,主要受到洪洞县山歌小调的影响。
第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含程序文件 ).doc VIP
- 82页精益制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三年规划建设方案PPT.pptx VIP
- 高级建筑电气工程师考试题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各省市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 2022届广州市高三12月调研考(零模)语文试题.doc VIP
-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第5部分:风电场.pdf VIP
- 2024年中级通信工程师传输与接入(有线)知识点.pdf
- 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1186—2021).pdf VIP
- GB50652-201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docx VIP
- 2.3《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 2025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