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淹灌量和施氮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生殖分配影响
淹灌量和施氮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生殖分配影响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淹灌量和施氮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生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量和施氮量对棉花生殖分配有极显著影响,二者有着极显著交互影响。淹灌水深5 cm比水深10 cm有着低的生殖分配,这与其高的枝生物量比有关。适宜的施氮量能够增加生殖分配。相关分析表明,生殖分配与其他器官分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随水肥条件的改善,生殖分配与植株生物量之间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
关键词:生殖分配;淹灌量;施氮量;棉花
中图分类号:S562.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3―0076―06
干旱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作物生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下影响进一步加剧。氮是增加作物产量最重要的元素。在最近几十年,大气氮沉降迅速增加已经被认为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对我国农业已经产生了显著影响。有研究表明,随着水分可利用的增加,植物生长可以从水分限制变成养分限制,表明水分和养分之间作用的复杂性。因此,在灌溉农业中水分和养分的供给是控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
生殖分配是作物重要的生殖特征,对其产量有着重要影响。环境因子对植物生殖分配有着重要影响,低温降低棉花的生殖分配。对尖头叶藜的研究表明,水分胁迫加剧和土壤养分增加会减少其生殖分配,种植密度对生殖分配没有显著影响。张吴等发现水分胁迫降低了克氏针茅的生殖分配,但对冷蒿影响不显著。对燕麦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对生殖分配没有显著影响,密度增加降低生殖分配。Sadras等研究表明,棉花生殖分配不受施肥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但Dong等对棉花的研究结果认为施氮肥降低生殖分配。除环境因子外,植株个体大小被认为是影响生殖分配的重要生物因子。随植株个体大小增加,黄帚橐吾、毛茛科植物、寸草苔的生殖分配降低,半灌木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垂穗披碱草则与植株大小没有显著关系,而克氏针茅则是增加。以上研究表明,植物生殖分配的影响机制非常复杂,是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棉花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导农业产业,但单产不高。如何实现棉花高效种植是该区域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研究内容。春季干旱是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因子之一,长期干旱导致了土壤表面大量积盐,严重抑制了棉花出苗成苗。土壤养分与土壤含盐量密切相关。整体来看,总体上重度盐碱地(含盐量4.5‰)N、P比较缺乏,中度盐碱地(含盐量2.5‰~4.5‰)N、P、K都不高,轻度盐碱地(含盐量2.5‰)的钾含量偏低。而合理的N、P肥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低、中、高盐田的棉花产量。因此,如何经济高效使用有限淡水并结合合理施肥是该地区棉花种植的重要研究内容。本试验研究了播种期不同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棉花生殖分配的影响,探讨了播种期措施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滨海盐碱地棉花经济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37°45′50″N,118°59′24″E)。该研究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7~12.8℃,年降水量530~630 mm,降水集中于6~8月,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潮土和盐碱土为主,质地以轻壤土和中壤土为主。主要植被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var.ma-jor)等。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于2010年4月底在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内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淹灌量,设淹灌5 cm(w I)和10 cm(WⅡ)两个梯度,即停止浇水后水面距离土壤的深度为5 cm和10 cm。副处理为施氮量,设3个施氮水平,即280(F Ⅰ)、375(FⅡ)、470 kg/hm2(FⅢ),随机区组排列,重复5次,小区面积为30m×4 m=120 m2。大小行种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5 cm,株距25 cm。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高,于4月29日进行淡水漫灌压盐。待土壤含水量满足播种条件时,于5月8日进行播种。播种前,基施复合肥(N:P:K=15:15:15)300 k/hm2,同时添加尿素(含氮46%),使施氮量达到试验设计的2/3。在7月24日追施一次尿素,施氮量为试验设计的1/3。
分别在8月13日(棉铃形成初期)、9月28日(棉铃形成中期)和10月15日(棉铃成熟期)采集植株,每个处理5株,测量株高(H)、地径(D)。将每株棉花分为棉铃、叶、枝、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