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参试品种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分析.docVIP

湖南省棉花参试品种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棉花参试品种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分析

湖南省棉花参试品种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分析   摘要:为了鉴定湖南省棉花品种的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情况,于2014~2015年对参加区域试验的和育种单位委托鉴定的共33份材料进行了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为:抗枯萎病材料有3份,占鉴定材料的9.1%,高抗枯萎病材料有1份,占3.0%,耐枯萎病材料21份,占63.6%,感枯萎病材料8份,占24.3%;抗黄萎病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6.1%;高抗黄萎病材料2份,占6.1%;耐黄萎病材料14份,占42.4%;感黄萎病材料15份,占45.4%。比较枯萎病和黄萎病平均病指,表明参试材料对黄萎病抗性远不及对枯萎病的抗性。   关键词:湖南;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S562.037 S435.6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4-0036-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4.011   0 引言   根据湖南省棉花研究所提出的“棉花黄萎病抗性评价技术规程”[1]和“棉花枯萎病抗性室内评价技术规程”[2]对2014~2015年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及育种单位委托鉴定的新品系和新材料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一是2014~201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2014年为MHQA1~A10,2015年MHQA1~A7;二是育种单位委托鉴定的新品系及新材料为湘FZ011、湘K18、湘K25、湘XP573、湘16、湘419、BN19、湘494、湘P-26,湘XP611、湘B29、湘FZ001、湘棉早1号、湘Q190、矮早131。   1.2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1.2.1 病原物接种体的选择   在棉花黄萎病发病高峰期采集湖南各主产棉区(鼎城、汉寿、临澧、澧县、南县、安乡)发病典型的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于室内分离黄萎病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大丽轮枝菌后,进行单孢纯化和致病力测定,致病力测定采用朱荷琴,等[3](2010)方法,选择致病力中等偏强的菌株用于鉴定。   1.2.2 病原物接种体的制备   菌种培养物采用棉籽培养,具体方法为:先将棉籽用水煮涨,沥干水分,装入聚丙烯袋中,高压湿热灭菌20 min。将查比克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好的黄萎病菌孢子液15 mL接入已灭菌的棉籽培养基中,随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7~10 d,待黄萎病菌的菌丝布满后,将培养物掏出,风干,用于病圃土壤接菌。   1.2.3 病圃的建立   按450 kg/hm2的接种量,将布满菌丝的菌种均匀地施入田间,再翻耕2~3遍,使病菌与土壤混合均匀。   1.2.4 鉴定方法   鉴定地点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人工病圃,抗病对照为中植棉2号,感病对照为冀棉11号。鉴定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随机排列,每品种(系)3次重复,每小区种2行棉花,行长5 m,留苗50株;按常规的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方式进行。   1.2.5 发病调查及统计   随时监测感病对照的发病情况,在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35.0以上,应开始全面逐株调查,10~15 d调查一次,采用5级分级法逐株记载病情级别。根据调查的结果按以下公式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相对病情指数[4]。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Σ(相应病级×各病级病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4)] ×100;   相对病情指数=K×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K=50/感病对照实际病指。   1.2.6 抗病性评价   根据被鉴定品种(系)不同时期相对病情指数的平均值大小评定品种的抗性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见表1。   1.3 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1.3.1 菌种选择   枯萎病鉴定所接病菌为河南安阳的7号菌系。   1.3.2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   将购买的玉米糁和晒干的河沙按质量比1?U1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装入克氏瓶或聚丙烯袋中,高压湿热灭菌20 min;再将查比克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好的枯萎病菌孢子液15 mL接入已灭菌的玉米沙粒培养基中,随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7~10 d,待枯萎病菌的菌丝布满后,将培养物掏出,风干,备用。   1.3.3 鉴定用病土的接菌   用筛过的无病土,经160℃干热灭菌,拌入等体积的河沙。将病菌玉米沙粒培养物按2%的比例加入到灭菌土中,混合均匀,加入少量水,堆放3~5 d备用。用直径6 cm,高8 cm的无底纸钵,将已混均匀的带菌土装入钵中,至钵体的2/3高度。   1.3.4 试验设计   鉴定试验于温室进行,使用中植棉2号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