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技术手段在悬棺维修加固中运用
现代技术手段在悬棺维修加固中运用
[摘 要]四川珙县?k人悬棺葬2006年开展了发现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加固保护工程。在修缮加固保护工程中运用了大量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悬棺、岩画,为悬棺的技术保护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川珙县 悬棺 维修 加固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44-02
四川珙县的悬棺葬誉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自1935年被美国传教士葛维汉一路艰难险阻的来到四川珙县所发现以来其独特的葬式引来了考古界、历史界等专家的关注和研究。珙县?k人悬棺葬是目前保留有各类悬棺近200具,主要集中在四川珙县的曹营乡苏麻湾及洛表镇麻塘坝,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最为集中的的悬棺葬遗址。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珙县的悬棺年代分布为宋至明,系我国西南少数民族“?k”人的墓葬。是我国1988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代久远,包括悬棺的置棺岩体风化等多方原因,致使悬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为使珙县悬棺能够更好的保护和保存,继1985年珙县悬棺第一期维修加固工作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200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珙悬境域尚未维修加固的曹营乡及洛表镇境内的苏麻湾、白马洞、地宫庙和老鹰岩等处悬棺葬开展了发现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保护,并在工作中以成熟的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和科技材料的使用。笔者有幸技术参与了该项工作,现将修缮加固内容如下,以供广大研究学者讨究。
一、修缮保护工作内容
此次修缮加固范围包括珙县曹营乡及洛表镇境内的苏麻湾、白马洞、地宫庙和老鹰岩等四处?k人悬棺分布点,均属野外高空攀岩式施工。其中,苏麻湾悬棺修缮分6个施工点,共修缮悬棺55具,各点岩体垂直最高度约为80米;白马洞悬棺修缮为1个施工点,共修缮悬棺4具,岩体垂直最高度约为37米;地宫庙悬棺修缮为1个施工点,共修缮悬棺9具,岩体垂直最高度约为40米;老鹰岩悬棺修缮分为2个施工点,共修缮悬棺13具,各点岩体垂直最高度约为80米。共计修缮保护悬棺81具,比原修缮方案增加15具。此次悬棺???缮保护情况见下表:
珙县?k人悬棺二期修缮保护工程情况统计
二、辅助设施作业方式
因珙县?k人悬棺葬独特地理环境影响,此次修缮保护工程的辅助设施作业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多排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操作层采用全封闭施工,外、底、侧全部满挂密目网,除每隔10米层铺设水平防护网外,在操作层铺设双层水平防护网。脚手架与岩体进行可靠的连接。脚手架材料均采用φ51×3.5无缝钢管,立杆、剪刀撑、斜撑采用单根长4 - 6米钢管,安全网眼尺寸为20×20或25×25。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在底座安放站、立杆搭设、纵向和横向水平杆搭设、岩体连接件、剪刀撑、横向斜撑、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脚手架基础处理、上人工作爬梯搭等方面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同时,在架子搭设和组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分段进行逐项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才上架进行棺木的修缮保护,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
注:珙县?k人悬棺修缮保护一期工程(即1985年)采用了竹架布设施工作业方式。
三、修缮加固作业方式
此次珙县?k人悬棺修缮保护工程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勘察设计的二期保护方案,针对珙县?k人悬棺的不同类型和破损情况,分别逐点逐棺地制订了详细科学的修缮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修缮方案及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内容和文物修缮基本原则,对施工范围内的木桩式、洞穴式、岩墩式等全部不同类型的悬棺进行了修缮保护,
1、对架棺木桩的修缮加固。木桩式悬棺的架棺木桩外形分别呈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状,材质以岩桑、桢楠和柏木为主,残损情况分三种;松动、劈裂和遗失。其中,木桩松动的情况非常普遍,依据方案要求,对全部己松动的木桩用木楔重新加固;对己劈裂的木桩采用不锈钢抱箍进行加固,并使用防锈漆刷涂;对完全糟朽已失去承重力或因岩体风化脱落造成遗失的木桩全部复制更换,对复制新换的木桩在材质、外形、规格和色彩等方面做到与旧桩一致。
2、对置棺岩体裂缝的灌浆处理。针对岩墩式悬棺置棺岩体的裂缝情况,此次修缮加固工作综合考虑悬棺不同分布点的岩石石质、风化程度、植被情况等因素,按照按河北古建所的补充设计方案要求,以国家灌浆技术规范(JB5002――2002)为标准,经现场验证后,对裂缝在0.02米以下的岩体裂缝,用1:2水泥砂浆灌注;岩体裂缝大于0.02米的裂缝用C20细石混凝土灌注。具体施工时,我们先清理缝隙内杂土,然后对缝隙进行封堵,灌注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待灌注材料凝固后,刷两道水玻璃防水材料,再在其上抹水泥砂浆作旧使其与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