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中皮影民俗事象呈现及价值解码.docVIP

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中皮影民俗事象呈现及价值解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中皮影民俗事象呈现及价值解码

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中皮影民俗事象呈现及价值解码   《三国之见龙卸甲》(以下简称《见龙卸甲》)是由香港著名导演李仁港执导的讲述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传奇一生的影片,该片耗资2500万美元,并于2008年在全球上映。影片播映后,顿时在国内观众中掀起了一股“考证热潮”,大家纷纷将《三国志》《三国演义》与之对比,这使得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导演在情节设计、兵器服饰以及影片中皮影民俗事象融入方面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没有得到认可,这显然有失客观。   电影“一般来说,只是从文学原著中摘取一种观念,一种情感或一个人物,然后不受约束地展开”。[1]我们不能要求影片完全照搬三国文学原著的固有情节,否则会导致观众在欣赏和审美上疲劳感。为此,导演在影像风格上力求清晰,在影像叙事上力求独到,在情节设计上力求创新。当然,对于这些方面,以往有关《见龙卸甲》影评文章中多有涉及,在此不作过多阐述,但是影片中皮影民俗事象的引入,确实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经过数十次观看该片,越发感觉它对于英雄赵云形象的升华与创新起着关键的作用,值得我们去展开分析与论述。   一、 编导超前的神来之思   我们将民俗事象引入到电影作品中是有着其合理性的,民俗事象是“民俗事物的外在形态或民俗活动的表现形式,即民俗之外观。有的与信仰等心理因素互为表里。是考察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社会形态、心理素质和文化发展的‘活化石’”。[2]它既可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象,又可以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双重特征。它是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有着数百年来历史传承,可以表现出共时性和历时性双重特征。一些重要的民俗事象与世界各民族的原型共通,因而它又有着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双重特征。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这种重要民俗事象在世界影响广泛,除中国之外还波及范围至东南亚、拉丁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影片《见龙卸甲》之前,由张艺谋拍摄的影片《活着》,就曾将皮影民俗事象作为道具符号贯穿影片始终,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然而,《见龙卸甲》将皮影民俗事象引入到作品中,却引起了“考证派”观众的不满情绪,因为我国皮影起源于西汉时期,形成于中唐,真正成熟则是宋代,最早明确记载有关三国故事的影戏文献就在宋代,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记载:“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历代五所见。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3]这里记载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已经有皮影出现,那么在《见龙卸甲》的三国时期中出现皮影应该是有可能的,只是当时这种皮影更多的是在宫闱内部用来作为一种表达爱意的招魂巫术,而非像影片中一样,皮影民俗事象已经走入到众多平常百姓家娱乐生活中去。编导在此方面表现出超前思维的神来之笔。   二、 皮影民俗事象见证了赵云的爱与决绝   影片名为《见龙卸甲》,容易看出这是在以盔甲作为一条主线来引导观众去领悟生命的责任,盔甲确为影片中的重要线索,但它是一条明线,在这条明线之中,还有赵云的“大哥”罗平安在告知他,“如果我们能助主公(指刘备)在这版图上杀他一个大圈,那时就会天下太平,我们也可以光宗耀祖回常山了”。罗平安这种想法来自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道观,《道德经》中有言:“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赵云起初对此还有怀疑:“这么大的圈,我们能走完吗?”而罗平安则安慰他说:“好好跟着你大哥,我一定会带你走完这张图。”由此而言,这些版图上的圆圈象征着生命的过程,那么怎么去演绎它呢?除了盔甲这条明线之外,还有皮影民俗事象所构成的暗线,它隐喻着生命的沉重。   赵云在单骑救主之后,回到了常山,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招待,与此同时,也收获了他的爱情。编导用皮影来作为赵云与阮儿相认、相知、相爱的媒介,阮儿由于爱慕英雄赵云,在皮影戏的表演中不慎让敌将把赵云挑落马下,赵云表现出胸襟宽广的英雄气概,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表演皮影的老汉不同意:“赵子龙怎能败,就算败也不能败在我们手里。”在民俗事象包含的文化意识,并非由社会某个个体所赋予,而是由社会的一定民众群体共同的选择,代表着群体人员共同认可的愿望。皮影民俗事象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承载着儒家文化思想的延续,皮影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但通过皮影戏中因人为方式导致“赵云战败”这一不可接受的事件,引发出这背后民众群体所共有的文化意识,那就是儒家英雄主义思想。在儒家看来:“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雄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者,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者谓之英,胆力过人者谓之雄。”[4]赵云就是此类英雄,他是民众期待的正义和正气化身,能在“匡扶汉室江山”崇高理想激励下,抛头颅,洒热血,因此成为赵云妻子阮儿对于他表达出的“我要助主公一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