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傅惜华宝卷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傅惜华宝卷研究

论傅惜华宝卷研究   傅惜华(1907-1970),我国著名曲艺、戏曲、小说研究专家,古典文献目录、版本、校勘专家,藏书家。傅惜华出生于北京,满族正白旗人,原名傅宝泉,曾用名佩涵,其书斋名为碧蕖馆,所以别号碧蕖馆主,曾用笔名仲涵、涵庐、寒山、曲?Q(庵、厂)等。由于家境贫困,傅惜华自北京蒙藏学校毕业后,没能再继续求学深造。然而,傅惜华从小对我国民间文艺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刻苦钻研和兄长傅芸子的引导,逐步走上了俗文学文献收藏和研究的道路。   引言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傅惜华依托其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碧蕖馆丰富的藏书,发表了大量的戏曲文献目录和研究著作,对推动该领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傅惜华在戏曲领域的影响,却使他的其他领域藏书和研究常常被人忽略,例如傅惜华还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宝卷文献,并且他在宝卷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为了使傅惜华的宝卷研究能够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完善傅惜华的理论研究结构,笔者将试着对傅惜华的宝卷研究做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宝卷产生自宋元时期,源于民间宗教。清初,宣讲宝卷已演变为综合民间信仰、教化、娱乐于一体的活动[14]5。在古代,由于各种原因,宝卷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顾颉刚以大量的俗文学资料为文献基础,用于研究孟姜女故事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演变情况,在《歌谣周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学界的普遍好评。由于这项研究的成功,使得宝卷――研究中运用到的俗文学资料之一――开始得到学界的关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郑振铎连续发表了多部与宝卷有关的著作,如《佛曲叙录》《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三十年来中国文学新资料的发现史略》《中国俗文学史》。在这些著作中,郑振铎或对其收藏的宝卷进行详细介绍,或者阐述宝卷渊源、分类、文体结构等问题,对宝卷的保护、收藏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毫无疑问,这对傅惜华之后的宝卷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47至1948年,傅惜华和傅芸子共同主编“平字号”《俗文学》周刊。相对于“港字号”和“沪字号”《俗文学》周刊来讲,“平字号”《俗文学》周刊的研究视野更为广阔,刊载的文章类型除小说之外,还涉及到宝卷、变文、故事、笑话等。“平字号”《俗文学》周刊办刊时间不足一年半,但是在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上都有所创新,推动了中国俗文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15]55。毫无疑问,作为“平字号”《俗文学》周刊的主编之一,傅惜华造就了周刊的学术风格和质量,周刊也影响了傅惜华的宝卷研究。   1951年,傅惜华编写的《宝卷总录》(以下简称《总录》)出版。《总录》集中碧蕖馆、长乐郑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七家公私收藏的宝卷进行综合著录,共著录宝卷246种,345部。《总录》前附载宝卷书影若干张,书后附宝卷总录通检以便于读者检索所需信息,是一部较为规范的宝卷书目。《总录》问世前的宝卷目录作品皆为综合研究与目录的文章,著录的宝卷数量少,目录格式也较为简略,所以《总录》也是我国第一部宝卷书目。并且,《总录》出现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期,既是对之前的宝卷目录研究的总结,又为其后出现的宝卷书目提供了参考。   傅惜华的宝卷研究   关于碧蕖馆中宝卷的收藏由来,傅惜华曾写道:“余于历代民间文艺作品,笃嗜搜集,廿余年来,充架盈箧,甚有收获,而明清两代之宝卷,所得尤丰”[4]6,由此可见,傅惜华收藏宝卷的时间大约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并且收藏的宝卷版本珍贵且数量丰富。1943年,傅惜华受聘于北京中法大学汉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木刻版画、古代石刻画像拓本等工作,而宝卷刊本前后通常绘制若干龙牌和神像,这大概也促进了他对宝卷的收藏量。   傅惜华有对藏书作题记的习惯,笔者在他收藏的两部宝卷中发现了类似的信息。这两条题记为傅惜华记录的宝卷名称和版本信息,分别记录在两张目录卡片上,粘贴或放置在对应的宝卷中。第一部宝卷为《孟姜女长城宝卷》,题记分四列以竖版呈现,书写内容自右向左依次为“孟姜女长城宝卷,清康熙间(约一六六二―一七二?),金陵荣盛堂刻本,二册”,左下角为傅惜华留名。第二部宝卷为《目犍连尊者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此题记共分四列,书写内容自右向左依次为“目犍连尊者救母脱离地狱升天宝卷(笔者按:宝卷名称分两列完成),明(约十六世纪)抄本,二册一函”,左下角为傅惜华留名。   通过傅惜华在《总录》中对宝卷的编排和分类,可以看出他对宝卷的整理特点。整体来看,《总录》以宝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编排,首先以与最早出现的《香山宝卷》和《目连宝卷》有关的宝卷开始,如《观世音菩萨本行经简集》、《观世音菩萨本行经》、《观音济度本愿真经》、《观世音菩萨香山因由》、《目犍连尊者救母脱离地狱生天宝卷》、《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目莲三世宝卷》、《目连救母幽冥宝传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