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经异译语言学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同经异译语言学价值

论同经异译语言学价值   摘要:以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西晋竺法护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及刘宋宝云译《无量寿经》这三部异译经为例,首先对其中的讹、脱、衍、错进行了校勘。再结合中土文献考释了《汉语大词典》失收的“面类”“端圆”“愦?D”、《汉语大词典》义项不全的“适莫”、《汉语大词典》所举例证偏晚的“贪餮”等六个语词。最后对具体的通假现象如“裁”通“才”、“造”通“曹”、“那”通“奈”、“匮”通“遗”、“施”通“势”等五组通假作了论述,不仅勾勒了通假范围扩大的轮廓,而且归纳了利用这三部异译经可印证的十组通假。文章着重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论述同经异译在校勘、语词训释及破解通假等三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指出利用同经异译进行语言研究时应结合其它材料,应考虑同经异译情况的复杂性,慎重地进行比较。   关键词:同经异译;校勘;语词训释;通假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8)01-0137-06      对于同经异译的语言学价值,朱庆之先生早已指出:“由于初译本与异译本译出的时代不同,译者不同,它们的语言就会带上各自时代的特征和译者个人的言语特征,如果对它们仔细地进行对比研究的话,我们很可能得知语法、词汇、音韵发展演变的情况。”朱庆之先生是从宏观着眼,本文试图以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以下简称《阿弥陀经》)、西晋竺法护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以下简称《平等觉经》)及刘宋宝云译《无量寿经》这一组异译经为例,具体论述同经异译在校勘、语词训释及破解通假等三方面的价值。   尽管上述三部经的译人和翻译年代尚存争议,但从历朝经录看,属同经异译无疑。隋法经《众经目录》卷二:“《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魏世帛延译;《阿弥陀经》二卷,吴黄武年支谦译;《无量寿经》二卷,晋永嘉年竺法护译。右三经同本异译。”(T55n2147p158c2-5)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九:“《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六十纸),魏时帛延译。右一经,三译,吴时支谦出者,名《阿弥陀经》,二卷;西晋竺法护出者,名《无量寿经》,二卷,文理无异。故略。”(T55n2149p316c7-11)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十一:“《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亦直云无量清净经第二译),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阿弥陀经》二卷(内题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字恭明译(第三译);《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第四译)。右三经,与宝积第五无量寿会同本异译。”(T55n2154p586b27-c4)      一、同经异译在校勘学上的价值      在古籍整理中,校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经异译提供了大量可资比对的语料,可校正译经中的讹、脱、衍、倒。      (一)纠正讹字   虚无空立,恢安无欲,作得善愿。(《阿弥陀经》卷下,T12n362p311c14-15)   按:“恢安”一词费解,亦未见于其它译经。“恢”当为“淡”,译经中“淡”“恢”混用,“存其声而不论其形”也,如旧题后汉安世高译《太子慕魄经》:“恬淡质朴,意如枯木。”(T3n167p408b17)元、明本“淡”即作“?础保?西晋竺法护译《太子墓魄经》亦作“?础保骸疤窕种势樱?志若死灰,意如枯木。”(T3n168p410a15-16)又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三:“我生已安,恬?次奘隆!?(T4n211p594c25),宋、元、明本“?础弊鳌暗?”。“恢”“恢”形近而讹,“恢安”当为“淡安”,即安静意,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二:“恬淡:言恬静也,广雅淡安也。”(T54n2128p649c14)《平等觉经》正作“淡安”:“自然无为,虚无空立,淡安无欲,作德善愿。”(卷三,T12n361p293c2-3)   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弟欺其兄,妇欺其夫,室家中外,知识相绍。(《平等觉经》卷四,T12n361p296a9-10)   按:“绍”当为“绐”之讹,“绐”有“欺”意,《玉篇?多部》:“绐,欺也。”如《谷梁传?僖公元年》:“恶公子之绐。”范甯注:“绐,欺绐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裴驷集解引文颖曰:“绐,欺也。欺令左去。”唐神清《北山录》卷三:“权谓绐已。”慧宝注:“绐,音迨,欺言也。”(T52n2113p587a8-9)《无量寿经》正作“欺诳”:“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卷下,T12n360p276a25-26)宋、明本《平等觉经》“绍”作“殆”,译经中“殆”、“绐”可混用,如《无量寿经》卷下:“勤苦求欲,转相欺殆。”(T12n360p277c9)流布本“殆”作“绐”。又唐道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