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在教育史研究中价值.docVIP

论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在教育史研究中价值.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在教育史研究中价值

论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在教育史研究中价值   摘 要:《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不仅是考察该地区历史沿革的第一手史料,亦是揭示本区域教育发展史的重要文献。文章在叙述宋、元和明代碑刻的同时,另还结合传世文献来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中国古代科举和教育中的典型特色。   关键词:《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科举;教育史;文献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3-0200-05      《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为南陵徐乃昌(1868―1943)所编。全书分为金器(钟、鼎、彝器),石器(附玉器),陶器,石刻(碑志、摩崖、坊表、题咏、题字、桥柱、井嗣、造像、塔幢),古物,杂识(铼印、泉刀),补遗,共十七卷,前设例目一卷,另有《安徽金石古物存真》一卷。书衣页题字用宋体,书名页题字用楷书,落款用楷书:“张启后书岢”,并钤有“张”和“启后”私印二枚,书牌页题:“安徽通志馆印”。   是书本应属《安徽通志》中一部分。在清道光、光绪间,曾两修《安徽通志》,仍未设金石一门。直至进入民国后,徐乃昌才编纂出了《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说明是书的刊出是对前者的一大补充。尤其在该书中涉及一些与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有关的文献,可以说是考察该地区人文发展中的重要史料,笔者兹将依据其典型特征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科举碑刻的文献价值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研究中,史料的来源主要涉及两类文献,一是传世文献,另一是出土文献,而今日所要论述的《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中的科举碑志则属于出土文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些文献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史传之不足,还可订正其讹误,同时也有助于研究者来辨章学术,考镜文化源流。   在徐乃昌所纂《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一书中,收录了两类与科举有关的碑志:一是进士题名石刻碑志,另一是登科题名石刻碑志。以进士题名石刻碑志来看,其文献来源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属于宋代石刻碑志的有“绍兴十八年进士题名记在滁县醉翁亭梅瑞堂后壁”和“重立进士题名记在当鎏县旧太平府学”。属于明代石刻碑志的为“南陵县学进士题名记在南陵县文庙东”。这里仅就登科题名记的记载来看,“和州登科题名记在和县文庙”就属于宋代石刻碑志中的一部分。然而在宋人进士题名记里,“绍兴十八年进士题名记在滁县醉翁亭梅瑞堂后壁”最应值得重视。原碑刻“题名石刻立于礼部贡院”,徐氏在纂此书时并未见到拓本,而是依据陆耀通《金石续编》来进行录入,其碑志形制为:   石高六尺四寸,广三尺二寸,碑首横题:“宋绍兴十八年进士题名记”十一字,篆书。下分六截,上截刻诏书制策,下三截分刻知贡举等衔名,五截刻进士题名,每行十人,下截刻记并正书。   从所涉及的内容来看,有御笔手诏、御笔第一道、知贡举、同知贡举、参详官、点检试卷官、别试考试官、别试点检试卷官、御试、敕差初考官、敕差覆考官、敕差详定员、敕差编排官,以及一至五甲的题名记录等。   由“绍兴十八年进士题名记”统计看,五甲题名列于前十位的分别是:福州25人、饶州13人、常州13人、建州12人、玉牒所12人、兴化军12人、开封11人、处州11人、温州11人、衢州10人。这里仅据福州府而论,有10个县榜上有名,看来该地区不仅教育水平高,而且人才尤其杰出。据《福州府志》记载:“福郡人物盛于赵宋,洛闽大儒嫡弧咸萃,厥壤共肩圣道。”[3’说明在这块土地上不仅人才之盛,而且还是一个诞生大家的摇篮。又以此表排比结果来观察,不仅清晰地反映了宋代的人文分布情况,而且对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宋代科举情况的探讨,以及该时期教育发展史的探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此碑的发现,亦可订正传世文献中的讹误。钱大昕曾言:“佑《绍兴十八年进士题名记》第一甲王佑等十八人,第二甲甘焯等十九人,第三甲索杨等三十七人,第四甲孟致诚一百廿二人,第五甲戴几先等一百四十四人。案《文献通考》,是榜进士三百三十人,省元徐履状元,王佑四川进士二十三人,今以石刻证之,实三百三十二人。”由于《绍兴十八年进士题名记》碑的发现,也证明了马端临在编纂《文献通考》时仍然存在差误。   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贡举始分三甲”,淳化三年(992)改三甲为五等,赐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两种[s]。真宗景德四年(1007),又定《亲试进士条制》,分赐五等进士:“上二等日及第,三等日出身,四等、五等日同出身。”[6]到南宋后再变为一、二等赐进士及第,三、四等赐进士出身,五等赐同进士出身。从人物研究角度来分析,绍兴十八年(1148)这次科举考试最值得重视,其中涉及到两位人物,一是来源于建州建阳的朱熹(1130―1200),另一是从常州无锡来参考的尤袤(1127―1194),这两位考生都对华夏文化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