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寓在张爱玲生命中象征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公寓在张爱玲生命中象征意义

论公寓在张爱玲生命中象征意义   摘 要:“公寓”作为一个富含象征意义的名词,见证了张爱玲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境遇,也映现出她不同阶段独特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态度。通过对“公寓”这一象征性语汇的分析,可进一步关照张爱玲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和苍凉传奇的人生底蕴。   关键词:公寓;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8-0038-05      在张爱玲苍凉传奇的一生中,“公寓”已成为一个富含象征意义的名词。“公寓”见证了她少女时代海阔天空的梦想和对人生温暖的渴求,见证了她青春时期华丽卓绝的写作姿态和凄然神伤的乱世情缘,也见证了她晚年阶段隐匿清简、避世独居的生活状态。不同阶段的公寓生活,映现出张爱玲不同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态度,通过对“公寓”这一象征性语汇的分析,可进一步关照张爱玲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和苍凉传奇的人生底蕴。      一、逃向“公寓”――对人生温暖与亮色的   强烈渴求①      1937年,17岁的张爱玲刚刚中学毕业,便经历了一场与父亲几近反目成仇的殊死对抗。由于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张爱玲所住的父亲家临近苏州河,一夜夜炮声使她无法入睡,她便前往母亲暂居的伟达饭店公寓暂住了两星期,未料想回家后便遭到继母的严厉斥责与不容分说的一记耳光,就在张爱玲本能地欲还手时,父亲已在继母的一片锐叫声中“蹬着拖鞋,啪达啪达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上,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1]一顿暴打似乎还不足以宣泄父亲的怒火,竟“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暴打之后,张爱玲被监禁在楼下一间阴暗的空房里长达多半年之久,徒劳的嘶喊挣扎,巨大的痛苦怨愤,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几乎将她推置死亡的边缘:“也不知道现在是哪―朝、哪一代――朦胧地生在这所房子里,也朦胧地死在这里么?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1]当后来终于等到一个可以出逃的机会时,她便冒着极大风险死里逃生般逃出囚禁她的牢笼:“闪身出去,――当真立在人行道上了!没有风,只是阴历年左近的寂寂的冷,街灯下只看见一片寒灰,但是多么可亲的世界呵!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真是发了疯呀!随时可以重新被抓进去。事过境迁,方才觉得那惊险中的滑稽。”[1]这场心灵所经受的巨大劫难和整个惊惧出逃的经过,即使在时隔七年后张爱玲的《私语》中回忆起来,依然惊心动魄,令人为之震颤。而此后《十八春》等小说中,张爱玲被父亲囚禁的痛苦体验与具体场景也一再复现,足见这场父女反目成仇的战争,在少女时代张爱玲心灵中烙下的难以化解的隐痛巨伤。   逃出父亲的家,她一路奔向母亲所住的法租界开纳公寓。在那一刻,母亲的公寓对充满伤痛与惊惧的张爱玲来说,是唯一的投奔之地,也是全部温暖与希望的所在。虽然从童年起,母亲的接连出国使她无法享有母爱的全部温暖,然而母亲的美丽与敏感,母亲所拥有的艺术天赋以及对西方文明生活方式的崇尚,都在尚未成年的张爱玲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影响着她日后人生道路的抉择。   早在张爱玲八岁那年,母亲游学回到上海,那幢“花园洋房”的公寓和西式文明的生活方式,就已在她单纯稚嫩的心灵中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我们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家里陡然添了许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里的一切我都认为是美的项巅。蓝椅套配着旧的玫瑰红地毯,其实是不甚谐和的,然而我喜欢它,连带的也喜欢英国了,因为英格兰三个字使我想起蓝天下的小红房子,而法兰西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的瓷砖,沾着生发油的香,母亲告诉我英国是常常下雨的,法国是晴朗的,可是我没法矫正我最初的印象……画图之外我还弹钢琴,弹钢琴,学英文,大约生平只有这一个时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风度的,此外还充满了优裕的感伤。”[1]可见无论是公寓的色彩、布置、装饰,还是母亲关于国外情景的种种描述,都对她幼小心灵形成一种强烈的美的冲击,令她灵萌生出无限丰富的联想与油然而生的向往。而张爱玲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日后对生活微小情致的注重,也不能不说从童年起就受到母亲的重要影响。两年后,母亲坚决同父亲离婚,搬入法租界一幢西式大厦一层居住。在当时经济状况尚好的情况下,母亲的现代公寓生活变得更加独立自在、精致潇洒。她和姑姑一起买了白色汽车,雇了白俄司机和法国厨师,甚至用上了当时还属奢华的“生在地上的瓷砖浴盆和煤气炉子”,新鲜文明的公寓设施和富有西方情调的生活方式不断冲击着张爱玲心灵,使她对浪漫而富有情致的现代公寓生活更加向往。即便不久后,母亲只身一人再赴法国,但公寓的空气里依然存留着母亲温暖的气息,公寓生活的美好印象已然挥之不去地定格在了张爱玲心目中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