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美术因素对任伯年绘画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日本美术因素对任伯年绘画影响

论日本美术因素对任伯年绘画影响   摘 要:在任伯年初出道时期的上海,已经出现了三种传播日本文化的载体可能会与其本人发生接触,并对其艺术创作产生影响。这三种载体分别为:(一)当时出现于上海的日本进口工艺品或商品;(二)伴随日本移民一同流入上海的日本本土文化(其中以日本歌舞妓、浮世绘为代表),任伯年当时在上海的朋友交际圈。加之任伯年“学古而变,取洋而化”,善于借鉴各种新鲜事物或舶来品之精华。为此,根据以上种种,我们可以认为,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及社会情况下,任伯年在通过各种途径接触或了解了存在于上海的日本文化或者是来自于日本的手工艺品后,很有可能将其中的一些元素或是技艺借鉴或应用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   关键词:任伯年;本艺术   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于1853年,结束了近两百年的锁国政策。在贸易上由被动的“居贸易”成为主动的“出贸易”,促使中日官员,商人及文化人在文化方面等积极互访,交流。日本在上海的移民从1865年到1903年急速增加三千多人[1]。东洋茶馆、东洋戏法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成为风尚。至此日常层次的日本物质文化产品在中国已得到大量的流通。   说到美术、艺术品等文化交流,我们可以从商业交易情况中寻找痕迹。   名仓予何人在《支那见闻录》中记录到1862年日本锁国后第一艘到达中国的商务官船千岁丸号的交易情况:   “本朝产物中,支那人得之而喜之物,大概如下:刀枪、陶器、人参、赤铜、纸类、椎茸、葛粉、熊胆、晴雨伞、漆器、金、鸡、杂药;……。”[2]   而中国上流社会喜好赏玩日本折扇、莳绘漆器、屏风、日本刀等工艺品的意识,并不是19世纪特有的现象。而早在北宋就出现记载,南宋已经初具模型了。书成于1621,由文震亨(1858-1645)著的《长物志》,就已开始品评日本的各种工艺品。而千岁丸号所带来的工艺品总体上也是继承了晚明的传统。   在不久后的1868年,日本人在上海经营的第一家商店“田代屋”,是一间以售卖进口日本莳绘漆器、有田烧陶瓷为主的商店[3]。而这正是任伯年入沪的那一年,说明任伯年来到上海时,上海就有了正规的日本工艺品店了。后来,“崎阳号”“木棉屋”等商店也陆续开业,并在当时的《申报》上刊登售卖莳绘漆器的广告。   ?P绘,实为日本一种漆器技法。用漆描绘图案,撒上金银等金属粉及色粉,等干燥以后再在表面涂漆,完全干燥后用木炭打磨,以求达到精巧华丽,整体大方的装饰效果。题材多为花鸟、装饰纹样,也有部分是描绘人物、山水的。   在任伯年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找到不少用金粉掺胶作于黑纸上的作品。如任伯年作于1872年的《鹦鹉》。其是在蓝盏扇面上,鹦鹉与果树均由金液积染、??点、勾勒而成。鹦鹉的刻画相当细致。嘴部与额、颈部的衔接,耳羽的区分均十分到位。覆羽的刻画更是精致,除每片都有深浅虚实变化外,还刻画了羽茎,而羽茎的走向也完全符合鹦鹉生理结构,使整只鸟颇为生动、逼真。除落印外均无它色。而从大量的这种类似黑底金绘的?P绘作品来看,我们不能否认任伯年有可能受到了当时在上海受欢迎的日本?P绘工艺品的影响。   另一个可以作为图像输出考虑的,就是日本浮世绘与歌妓。   首先,当时浮世绘的传入是有记载的,尤其是日本的春画,更是被政府禁止的。当时的日本浮世绘,从葛饰北斋(1760-1849)开始,出现了大量以对比色作主要基调的作品。   在葛饰北斋所作的春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戏剧性的衣服褶皱与人物表情,画面在统一的暖色基调中安排了黑白、红绿、黄紫的色相对比。这些颜色的比例又是经过巧妙安排的,整体统一之中又以色彩的强烈对比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我们可以在任伯年的一些人物画作品中寻找到相似之处。   葛饰北斋这一代的日本画家色彩运用的特点大多以对比强烈为主,并且影响深远。不仅现代的一些日本画家受这样的色彩运用特点的影响,如佐伯俊男(1945-)、村上隆(1963-)等,甚至当时印象派的梵高、莫奈等都有临摹、研习的记录。而这些画家的绘画题材丰富,从人物、风景到花鸟静物都是他们的绘画题材。有视觉冲击的图像被输出到上海,作为当时的海派画家的任伯年,也是有被影响可能的。   至于当时成为申江一景的歌妓,如在1884年吴友如(-1894)的《申江胜景图》中,“东洋茶楼”已成为申江一景。[4]我们也能从他们的服饰上找到丰富的色彩元素。需要注意的是,和服的华丽色彩和明快的对比的确影响了当时不少日本画家的创作设色,如铃木春信(1725-1770)、喜多川歌磨(1753-1806))。这种歌妓的服饰,是从奈良时期从盛唐引进的。虽然后来平安、桃山时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其衣服色彩也开始多样化,但整体还是保留唐代“唐衣”的样式的。而这种类似唐衣的和服在一千多年后又出现在上海,这也可以认为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