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开明图书馆学本土化及其对汉学研究影响.docVIP

裘开明图书馆学本土化及其对汉学研究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裘开明图书馆学本土化及其对汉学研究影响

裘开明图书馆学本土化及其对汉学研究影响   摘 要 裘开明任职汉和图书馆期间,在大力提高馆藏规模和品质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图书分类、编目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使哈佛大学汉学文献资源实现了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同时,他还积极推广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目录学成果,促进了汉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裘开明 图书馆学本土化 汉学研究   分类号 G250.1   K’aiming Ch’iu’S Indigenization of Library Science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Studies   Liu Yingfang Chen Gaochao   Abstract As the director of Chinese-Japanese Library of Harvard University, Alfred K’aiming Ch’iu actively explored the indigenization of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system of books on the base of improving the size and quality of the collections, which made the Chinese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realize the specialized and systematic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he actively promoted this bibliography method with Chines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to U.S.A and EU, which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study.   Keywords Alfred K’aiming Ch’iu. Indigenization of library science. Sinology study.   众所周知,汉学研究不仅需要丰富的文献资料,更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组织部勒,期以快速、准确获取所需文献。裘开明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汉和图书馆(该馆名称前后有所变化,本文以裘开明在职时的“汉和图书馆”为主)期间,除致力于东亚文献的采访收藏外,还将中国传统学术与西方现代图书馆学相结合,在图书分类和编目等领域进行本土化探索和实践,这种在异域的本土化探索不仅保留了中国民族文化特质,而且推动了汉学文献资源专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建设,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汉学研究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图书分类法本土化   早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任职时,裘开明就深感照搬西方分类法类分中文书籍的?I格不入,并尝试改良中国传统分类法。主管汉和图书馆之后,便开始研编适用于中日文古籍的新型分类法。   对于当时国内为统摄新旧书籍所衍生出的各种仿袭西方的分类法,裘开明认为都是“强学术本位不同之旧籍,就西洋体制类目号码为能事”[1](125)的做法,其结果仍是削足适履,难以适应藏书实际。他熟谙中国传统目录学,认为四部分类法并不完全?^时,除子部较芜杂外,其余三部类目设置尚较全面、系统[1](117)。裘开明尤其欣赏孙星衍所编《孙氏祠堂书目》和张之洞、缪荃孙合撰《书目答问》两著,前者因不囿成例另立体系,后者因分析子目较四部法更合理,且在四部之末另设“丛书”一类,实开了我国分类法设置“总类”的先河[1](124)。因此他师先贤之意,并借鉴西方分类法的原理与方法,编制了西方世界最早的东亚文献分类法,即著名的《汉和图书分类法》 。   该法共分九大类,分别是:100-999经学类,1000-1999哲学宗教类,2000-3999史地类,4000-4999社会科学类,5000-5999语言文学类,6000-6999美术类,7000-7999自然科学类,8000-8999农林工艺类,9000-9999丛书目录类[2],体系甚为独特,兼顾了中西新旧书籍;符号标记采用数序制,但不拘于十进法,而视类目多寡灵活分配。   具体对四部的处理[1](125-128),裘开明认为经学是我国学术的渊源,况且拆散经部析入它类的做法并非易事,故将“经学”单独设为一大类,并居于分类法首位;各经的先后仍按四部原有之次序,如100-199群经,200-299易,300-399书,400-499诗,500-669礼,670-809春秋,810-849孝经,850-999四书,惟新设群经合刻、诸经目录、经学辞典、诸经总义、经学历史等类冠于各经前,各经之下又依体裁分为经本、经注、经说、经义及专篇、专题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