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大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绕三灵价值功能
论大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绕三灵价值功能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理白族“绕三灵”活动的起源、内容、形式。分析了“绕三灵”活动的价值:还原白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历史价值;促进白族人民民族与国家认同相融合的社会和谐价值;体现白族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的教育价值;展现白族文化艺术的再造与鉴赏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功能;白族;绕三灵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5个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本文主要对大理白族的“绕三灵”进行分析。
一、 绕三灵的起源
绕三灵,又称绕山灵、绕三林。“绕三灵”的“三灵”一词,始见于明代大理喜州的《三灵庙碑记》,碑文云:“一灵乃吐蕃之酋长,二灵乃唐王之大将,三灵乃蒙神武王偏纪之子也。”“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观就是“逛闲”或“游览”之意。三灵,现指3个地方:位于云南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的佛都―崇圣寺,位于苍山脚下庆洞村的仙都――圣源寺和位于洱海西北岸的神都―金圭寺。“绕三灵”是白族地区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绕三灵”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3天。[2]
至于“绕三灵”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有些学者认为绕三灵起源于“南诏时期”,如民国杨琼《滇中琐记》记载。学者赵甲南则认为是六诏时期的遗风(见《咏绕三灵》)。龚友德认为是“起源于远古时期”(见于《白族哲学思想史》)。据了解,当地的白族居民大都认为是起源于南诏时期,民国杨琼《滇中琐记》记载,唐代至民国,绕三灵的会期为4天,即4月22日至25日。第一天游乐大理古城城隍庙,第二天从三塔寺起顺苍山脚游乐到喜洲圣源寺,第三天从圣源寺游乐到海边金圭寺,第四天从金圭寺顺洱海海滨游乐到大理城北马久邑本主庙,然后散去。
总之,从起源来看,绕三灵是白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是白族地区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
二、大理白族“绕三灵”的价值功能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少数民族特有的遗产,更是人类共有的特殊遗产,正确认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是科学认识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大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绕三灵”,笔者从流传至今的一些活动内容看,把“绕三灵”的价值功能总括为历史价值、社会和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
1、还原白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历史价值
研究历史,才能吸收经验,接受教训,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由于白族的文字早已失传,为了记录历史,大理白族先民不约而同地把他们对祖先、族源的记忆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融入到古歌、舞蹈、服饰、节日、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当中。“绕三灵”体现了古老的白族“本主”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载着白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大理地区长期的农耕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使大量原始农耕祭祀的礼仪,在绕三灵活动中被保留下来。通过以歌舞娱神的形式祭祀本主,成为白族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除农耕祭祀和本主信仰外,绕三灵活动的文化内涵中传递着白族非常重要的生殖崇拜信息。在活动中,白族男女可以通过对歌等形式,建立较为隐秘的情侣关系。这种伦理道德规范的变化不仅表现着白族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修正,而且还表示了对现代“以人为本”的极大关注,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志。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精意创新、兼收并蓄创造出来的。“绕三灵”作为白族非物质文化的代表,是白族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见证,它既是白族历史上创造的优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白族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经历数千年历史发展传承下来的完善成熟的文化形式,体现了文化遗产的原始性与完整性。因此,研究白族的“绕三灵”是研究白族社会与历史,挖掘白族之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我们在看待有形文化遗产认识白族的同时,更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认识白族的历史及一切。
2、促进白族人民民族与国家认同相融合的社会和谐价值
社会和谐价值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张诗亚先生认为,“遵循和谐之道应理顺四大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人与人和人自身内部”[3]。当然,这里所说的和谐之道的四大关系是在更广的意义上而言的,主要指西南民族文化多元共生与民族教育之间的关系。但就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传承的思想来看,有着指导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价值,因为从人类社会历史演变过程来看,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GDW 13239.1—2018 35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pdf VIP
-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失衡.ppt VIP
- Q∕GDW 13247.2-2018 35kV电力电缆附件采购标准 第二部分:专用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pdf VIP
- 2024届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3FoodandCulture教师用书.doc VIP
- 医学检验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15篇.pdf VIP
- 河南成人2024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pptx VIP
- 2024届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1ScienceandScientists教师用书.doc VIP
- 农田喷灌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