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薛涛井文化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说薛涛井文化价值

试说薛涛井文化价值      望江楼公园内的古建筑群,于2007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涛井处在古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古井及井碑牌坊坐南朝北,而井前是宽阔的古木庭苑,在其北端才是有名的濯锦楼和望江楼。这种空间布局无疑显示了薛涛井才是此景区的主体。兹细数其文化价值如下。       一 纸房水井 唯一遗存      大明正德状元杨慎《别周昌言黄孟至》有云:“重露桃花薛涛井,轻风杨柳文君垆。”这是诗歌第一次出现薛涛井的例子。万历初,时任四川按察使的胡定有《薛涛井》诗二首,中有“好事至今传井渫,年年飞入九重天”。诗后附注:“蜀殿下取此井水造为万寿笺云。”明万历年间曾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的曹学?缭凇妒裰泄慵恰分屑窃唬骸坝韪?戊秋过此,询诸纸房吏云:‘每岁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二十四幅,入贡十六幅,馀者留存’。”由此可知已有两百年历史的薛涛井还为仿制薛涛笺提供井水,纸房吏还在位,并定期仿制薛涛笺。天启《成都府志》对薛涛井有更多的记载:“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澈,石栏周环,为蜀王制笺处,有堂室数楹,令卒守之。”清康熙《成都府志》记载仍如前志,而时至今日,堂室数楹早已不见了,制笺器具没有了,唯一遗迹只有纸房水井了。       二 井以涛名 井存人古      明嘉靖《四川通志》记载:“薛涛井,在锦江南滨,女校书以水制笺,故名。”而在浣花溪条又记为:“华阳西南五里,一名百花潭,……女校书薛涛家潭旁,以潭水造为十色笺。”更显出明代中后期的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对薛涛井的重视,对以薛涛井为依托的薛涛纪念地的怀古深情。万历五年进士王士性典试四川时写有《薛涛井》诗,首联就有“为染薛涛笺,来看薛涛井。”曹学?缭凇妒裰忻?胜记》卷二《成都府》说:“东门之胜:禹庙、大慈寺、散花楼、合江亭、薛涛井、海云寺,其最著者。”“薛涛井”条下更全录前人为薛涛诗序云:“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父郧,因官寓蜀而卒,母孀居。涛及笄,以诗闻外,又能扫眉涂粉,与士族不侔,客有与之燕语。时韦中令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僚佐多士,为之改观。期岁,中令议以校书郎奏请之,户军曰‘不可’,遂止。涛出入幕府,自皋至李德裕,凡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其间与涛酬和者,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祜,馀皆名士,记载凡二十人,竞有酬和。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晚岁居碧鸡坊,创吟诗楼,偃息于上。后段文昌再镇成都,太和岁,涛卒,年七十五。文昌为撰墓志,题曰‘西川校书薛洪度之墓’。”   曹学?缭凇把μ尉?”条下,竟写下了有关薛涛的传记,选录了薛涛四首五言绝句和《王建集》中唯一的寄诗。很明显,他已把薛涛井列入了蜀中名胜的序列,试图让更多的文人学士了解薛涛的生平与文采,为薛涛井流芳后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正如清乾隆进士、四川学使吴省钦《薛涛井》所说:”曹郎推校书,乃有良家女。”“人去井到今,井存人亦古。”       三 康乾立碑 涛井留芳      为薛涛井刻石立碑,是在清朝康熙乾隆的盛世之时。康熙二十五年修《成都府志》载:“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石栏周环。为蜀藩制笺处,有堂室数楹,令卒守之。每年定期命匠制纸,因为上进表疏。本朝知府冀应熊书‘薛涛井’三字刻石。”《四川通志》载:“冀应熊,河南举人,康熙六年任成都知府。”《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载:“冀应熊,……清代书法家,擅大字。”他与都御史刘德地一道修缮杜甫草堂,重修汉昭烈之皇帝惠陵,并亲手题“汉昭烈之陵”墓碑。《鸿雪偶存》记载:“中碑高丈馀,中州冀公应熊擘窠书薛涛井三字于上。”薛涛井碑刻石,在清代未见毁损记载。1953年维修时,有关方面购得碑文拓片一张,按字样于原红砂石碑上重刻薛涛井三字。   乾隆六十年,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周厚辕出使四川乡试,留下多处手书题字碑刻。彭云荪先生《望江楼志》引旧《华阳县志》云:“出东门城外三里许薛涛井,翰林院编修江西周厚辕书王建诗一首,末附己诗一首,乾隆乙卯仲春立此两诗碑,分在薛涛井三字左右旁,与薛涛井三字合为一碑,今存”。   陶澍《蜀?日记》载,嘉庆十九年九月初九日“有堂方伯来,邀游薛涛井。出东门,循锦江行五里,过雷祖殿,入修竹丛中,曲径疏篱,有小亭,石刻《万里桥边女校书》一诗。”   薛涛研究专家张蓬舟先生认为“与涛直接唱和者仅存三首”,而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摆在首位,认为“此诗之重要,一则证实薛涛于元和初早已退隐浣花溪,时年将近四十。一则证实武元衡奏涛为校书郎,虽未实授,当时人如王建者,即以女校书称之矣。又:此诗自《鉴戒录》起,多谓晚唐胡曾所作,自属不确。”这是从薛涛传来说的,从对薛涛的人品和诗品的评价来说,是既高扬又中肯的。此诗碑的刻立,为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