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差别.docVIP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差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差别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差别   摘要:在众多红楼英译本中,霍译本和杨译本一直倍受推崇。两个译本特点鲜明,一个着重于归化,一个着重于异化,本文拟用斯坦纳的阐释观解读两个译本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观霍克斯杨宪益夫妇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058-02      1 阐释学和阐释的运作      阐释学(Hermeneutics)意为“解释”、“阐明”、“翻译”和“宣告”。它作为哲学术语,来源于德国,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和流派。19世界上半叶,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将其引入翻译研究领域。   经历过长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乔治斯坦纳吸收前人的学说,在其书《通天塔》里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发扬光大,指出翻译的过程就是读者和译者理解和阐释的过程,并以阐释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描述文学翻译过程的模式――阐释的运作。 它共分为四个步骤,即起始阶段的信任(trust),入侵(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compensation)。      2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两个译本的差别      在众多的红楼译本中目前仅有两个全译本,分别是由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译成。这两个译本在翻译界享有盛誉,而两个译本各自特点鲜明。一般来说,大家普遍认为杨译本在语言上更贴近原著,霍译本则更趋自由,更能迎合英语读者的审美趣味。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差异与译者的翻译背景以及文化背景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下笔者将试用斯坦纳的阐释观来解读这两个译本存在差别的原因。      2.1信任(Trust)   首先是信任,即相信眼前的这篇作品可以翻译,值得翻译,这是译者在开始一切翻译活动之前的第一项活动。   当翻查杨宪益夫妇当年翻译红楼梦的背景资料,发现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的事提之少之又少。杨宪益并非出于个人喜好而开始进行《红楼梦》的翻译,这项翻译工作更像是一种政治任务,然而仅凭这一点就否认了杨宪益夫妇对这文本的“信任”是不恰当的。   首先《红楼梦》被尊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读红楼的人之多,影响之大,确实是少见的。在中国众多著名的近代小说里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响,讨论红楼之激烈甚至形成了专门的红学,可见《红楼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即便不读红楼,不爱红楼,作为一个中国人,鲜有不知红楼或否认红楼的艺术价值和影响的,就好像作为一个英国人,他不一定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但却不妨碍他承认莎士比亚的伟大。因此即便杨宪益开始并不喜欢红楼,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文化分子,他必是肯定其存在翻译价值的。   而霍克斯对红楼梦的喜爱更是不用说了。霍克斯为了能够专心翻译《红楼梦》,在20世纪70年代不惜辞去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的职务。他在其红楼梦译本的介绍中提到:“My one abiding principle has been to transalte everything ?C even pens. For although this is, in the sense I have therefore assumed that whatever I find in it is there for a purpose and must be dealt with somehow or other. I cannot pretend always to have done so sucessfully, but if I can convey to the reader even a fraction of the pleasure this Chinese novel has given me, I shall not have lived in vain.”他对红楼梦的热爱不言而喻。而这段叙述同时还为他的翻译树立了一个目标,那便是让本国读者可以从这本中国小说中获得乐趣。也因此在他的翻译中,他始终顺应着个人的审美趣味。同时由于他所立志服务的读者对象是普通英语读者,他在选择翻译策略的时候总是倾向与归化,以便使作品更具有娱乐性,可读性。      2.2攻占( Aggression)   攻占( Aggression),即理解。这种表达方法来源于圣哲罗姆的描述“译者将原文俘虏过来,然后满载而归”。由于每个译者本身存在有“偏见”(Vorurteil),因此对同一读本有不同的解读。      2.3吸纳(incorporation)   理解以后便是吸纳(incorporation), “它指的是原文意义,经译者在第二步提取后,随即被带入目的语” (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换言之,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