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迷失基于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分析
迷失基于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分析
摘要:印度人挑起的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对中印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印方战败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其战略方向,印度领导人尼赫鲁也将自己的政治生涯乃至生命带进了深渊。细究起来,这一切均与尼赫鲁高傲自负的个性有很大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尼赫鲁对印度真实实力和地位的认知欠妥,战略定力不足,全球视野狭隘;尼赫鲁对于中国的认知傲慢,对中国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思想认识不深入;所谓民主制下的印度政坛威权领导致使其内部管理系统混乱。反思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对于维护区域战略秩序具有一定现实启示。
关键词:尼赫鲁性格;边界冲突;中印关系;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82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11-0036-05[HT]
1962年在中国西藏南部边境发生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战争持续一个月,伤亡人口较少。 这场短促的战争在战火纷纭的20世纪显得不那么激烈,也不甚著名,甚至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中都显得不那么突出,但它却是中印两大文明古国间的第一次正式军事冲突,也是地球上两个超级人口大国间的第一次交锋。这场战争与印度领导人尼赫鲁个人关系巨大,也深刻影响了中印两国间的关系。
一、 尼赫鲁对华政策的认知
直接挑起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就是在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首任总理尼赫鲁。1962年6月起,印度不断挑衅中国,印军进入中国境内新建哨所,10月向中国发动武装进犯,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反击,印军遭受重击,战败。这个战败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战略方向,印度政治强人尼赫鲁将自己的政治生涯乃至生命带进了深渊。
细究起来,尼赫鲁当政时期的对华政策与其个性有很大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尼赫鲁对印度真实实力和地位的认知不当,战略定力不足,全球视野狭隘。和圣雄甘地一样,尼赫鲁的名字也是近乎和印度一样的同义词。不过与甘地不同的是,尼赫鲁是亲自执掌独立印度政局的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于1889年11月14日出生于克什米尔,是一个属于印度社会最高贵的婆罗门种姓世家的独生子,父亲是个受过西方教育的著名律师。他15岁便到英国哈罗公学学习,后来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深受西方文化熏陶,西化思想浓烈。因其著述颇丰,学问渊博,印度人亲切地称之为“博学尼赫鲁”“伟大的学者”。在尼赫鲁身上集合了这样四种特质:首先,他是印度种姓制度中的高级贵族后裔;其次,他是一个英国绅士;再次,他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第四,他是印度的伟大学者。不过印度贵族、英国绅士、伟大学者身上所共有的高傲、自负在他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因为尼赫鲁在独立运动中功勋卓著,加之独立伊始的印度需要一个有权威的领袖来开辟事业,于是印度政界人士也普遍迁就于他,愿唯其马首是瞻,特别是尼赫鲁出任总理后一贯地坚信自己的判断,盛气凌人,性格上高傲、自负,又加之掌印度之牛耳,尼赫鲁很自然地走上了好大喜功、向外扩张的霸道之路。
第二,尼赫鲁的思想能够左右印度外交,与印度历史也有关系。曾拥有灿烂古文明的印度在1757年即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对印度这块殖民地相当重视,一度被英国人称之为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然而,印度的民族觉醒和追求独立的进程却是比较缓慢的。因为被殖民太久,印度独立运动领导层在印度独立前很少有人考虑未来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于是在英国教育和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印度独立运动的精英们因循英国人的殖民主义,尼赫鲁则是这群人当中最为耀眼的一位。对英国有着无比深情的尼赫鲁甚至公开声称:“就我的好恶来说,与其说我是一个印度人,不如说我更像一个英国人。”[1]此番表白,显现了他的娇贵心态,但也更能彰显尼赫鲁身上混杂的殖民主义的基因。
被?浩让褡逵牍?家的领袖中一般都有民族主义情结,高傲自负的尼赫鲁更像是一个被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异化的“帝国主义的合作者”。[2]尼赫鲁曾说:“小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能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治区而苟延残喘,但是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早在1945年,尼赫鲁就在其名著《印度的发现》中发表过一段广为人知的言论:“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1948年印度国大党年会上,尼赫鲁进一步指出,在中国忙于内战无暇顾及世界政治的时候,应该“建立一个由印度作为神经中枢的亚洲联邦”。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印度独立后就以南亚各国的老大哥自居,我行我素,迅速兼并了全国五百六十余个土邦王国,并把整个南亚看做是自己的后院,不容他国在此区域发声。接着出兵克什米尔,威慑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实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