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应用现状及进展.docVIP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应用现状及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应用现状及进展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应用现状及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5)04_0315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其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相关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PN)与斑块的进展及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且是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aemorrhage,IPH)的主要来源[1]。超声造影(contrast_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2~5]。本文主要对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IPN与易损斑块的关系   营养颈动脉的血供主要来自外膜的滋养血管,而IPN由滋养血管产生。易损斑块内含有丰富的IPN,这种血管脆弱、容易破裂出血,IPH刺激斑块内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或胶原酶,消化纤维帽,导致斑块溃疡、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出血后红细胞膜上胆固醇的释放成为斑块内游离胆固醇的一个重要来源,促进了巨噬细胞浸润及脂质核心的扩大。因此IPN是导致斑块进展及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   21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原理:CEUS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像中血池与组织的对比度,不仅能够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率,还能够观察IPN的生成[6]。目前使用的造影剂微气泡是由不同成分的膜包裹氟化合物气体构成,直径约2~6μm,小于红细胞直径,但具有与红细胞相似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可自由通过组织微循环,是一种理想的血管内示踪剂[7]。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其主要定量分析指标有: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造影剂从肘静脉开始注射到ROI内出现的时间;到达时间差(difference of arrival time,DAT):DAT=AT斑块-AT颈动脉;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造影剂从肘静脉开始注射到ROI内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达峰时间差(difference of time to peak,DTTP):DTTP=TTP斑块-TTP颈动脉;基础强度(basic intensity, BI);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EI):EI=PI-BI;时间-强度曲线(time_intensity curve,TIC)。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标准[8]:Ⅰ级,斑块无增强;Ⅱ级,斑块基底部增强;Ⅲ级,斑块基底部和肩部增强;Ⅳ级,斑块基底部、肩部及内部增强。   22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优点: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具有显像效果好、实时成像、定量分析、操作简便、无辐射、无损性、相对价廉、适用面广等诸多优点。   23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局限性:(1)斑块所致衰减影响IPN的显示;(2)勾画ROI时易受患者呼吸、吞咽动作及操作者移动探头的影响;(3)颈动脉斑块及IPN实际上是三维立体的结构,IPN的走行方向和分布是在立体的空间范围内,而当前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一般采用二维成像模式,无法显示成像平面外的IPN。   3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   31提高低回声斑块及溃疡的检出率:Feinstein等[9]研究发现,应用CEUS可发现更多二维或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遗漏的低回声斑块,准确地勾勒出斑块的轮廓并能清晰显示溃疡部位造影剂的填充,大大提高了低回声斑块及溃疡的检出率。van den Oord等[10]对100例无症状患者的颈动脉分别进行传统超声及CEUS检查,CEUS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8例,传统超声只检出其中的77例,遗漏的均为低回声斑块。Ten Kate Gerrit等[11]研究了20例患者的39个颈动脉斑块,以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为标准,CDUS检测溃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9%、73%、54%、46%和57%,CEUS检测溃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9%、72%、63%和87%。检测IPN,其主要用途如下。   32识别易损斑块,预测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CEUS对软斑块IPN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硬斑块[12],与扁平型斑块相比,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