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出土律令名目与九章律关系
                    浅谈出土律令名目与九章律关系
    [摘 要]根据传世文献,“九章律”作为汉代的律典是确实存在的,其篇日为九篇,也是无可否认的。与其通过否定“九章律”的存在来解决出土律令名目与“九章律”篇目不相应的问题,还不如另辟蹊径。“律篇二级分类说”虽然还有待完善,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而且不会与传世文献发生太大的矛盾。 
  [关键词]出土律令;传世文献;九章律;律名;法律篇章 
  [中图分类号]K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0)04―0036―06 
   
  史载,战国时,李悝助魏文侯变法图强,作《法经》六篇,即《盗》、《贼》、《囚》、《捕》、《杂》、《具》。秦孝公时,商鞅以《法经》为蓝本,作秦律。汉兴,萧何捃摭秦法,增加《兴》、《厩》、《户》三篇,作九章之律。因此,汉代的主要法典历来被称为“九章律”。然而,睡虎地秦简出土以后,尤其是张家山汉简出土以来,由于简牍上所见秦、汉律名已远远超过上述九个,于是有学者对汉律的篇章结构重新展开讨论,甚至对“九章律”是否真实存在、“九章”之“九”是虚数还是实指,提出了质疑。杨振红已对各家代表性观点做了很好的综述。 
  质疑“九章律”的各家论点,综合起来大致为:第一,出土秦汉法律资料所提到的律名有几十个,远远超过九个,“九章律”容纳不下这么多律名;第二,《史记》、《汉书》等留传至今的汉代文献都没有提到“九章律”这个名字,说明当时没有“九章律”;第三,《汉书?刑法志》、《论衡?谢短篇》提到过“九章”,这里的“九”只表示“多”,不是实际数字;第四,明确提到“九章律”的文献,如《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等,都是成书较晚的文献,不足为据。本文认为,目前的出土资料尚不足以否定传世文献的价值和传统观点。试述如下。 
   
  一 律名未必等于篇名 
   
  不论传世文献还是简牍中,都曾出现过很多律名。问题是,这些律名是否都是律典的篇名?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分别考察一下传世文献和简牍中出现的若干律名。 
   
  (一)传世文献中出现的律名 
  1.“收孥诸相坐律令” 
  《史记?孝文本纪》:有司皆日:“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孥诸相坐律令。” 
  “收孥诸相坐律令”在《汉书?文帝纪》中作“收帑相坐律令”,在《汉书?刑法志》中作“收律相坐法”,所指应系同一类律令,名称大同小异。说明当时人对这类律令的命名并不强求一律。《集解》应劭日:“孥,子也。秦法:一人有罪,并坐其家室。今除此律。”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收律”,录有律文五条,应属于此类律令的一部分。据此可知,“收孥诸相坐律令”为相关律令的总称,而且,并非所有犯罪,家属都要连坐。 
  2.“贩卖租铢之律” 
  《汉书?食货志下》:元帝时,尝罢盐铁官,三年而复之。贡禹言:“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民坐盗铸陷刑者多。富人臧钱满室,犹无厌足。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疾其末者绝其本,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毋复以为币,除其贩卖租铢之律,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谷,使百姓壹意农桑。” 
  在《汉书?贡禹传》中也有相关记述,其中的“租铢之律”,无疑与上文中的“贩卖租铢之律”是同一类律文的不同称谓。颜师古注曰:“租铢,谓计其所卖物价,平其锱铢而收租也。”则此“贩卖租铢之律”应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金布律”有关。是否为“金布律”的另一种称谓,或仅指“金布律”的一部分,则不得而知。 
  3.“铸钱伪黄金弃市律” 
  《汉书?景帝纪》:(景帝中元六年)十二月改诸官名,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 
  颜师古注引应劭日:“文帝五年听民放铸,律尚未除。先时多作伪金,伪金终不可成,而徒损费,转相诳耀,穷则起为盗贼,故定其律也。”《二年律令?钱律》中有关于盗铸钱和为伪金方面的规定,”因此景帝所定“铸钱为伪黄金弃市律”应当属于“钱律”的一部分。 
  4.“奴婢射伤人弃市律”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建武十一年)冬十月壬午诏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 
  奴婢射伤人,应属于“贼律”。“奴婢射伤人弃市律”只是一条具体律文的名称。废除此律的目的在于减轻对奴婢的惩罚。 
  5.“挟书律” 
  《汉书?惠帝纪》:(四年)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Pgo)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四年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并禁止私人收藏《诗》、《书》、百家语。此“挟书律”应系根据相关诏令制定的法律。这一法律似乎不太可能构成秦律法典的一篇,而很可能只是某篇中的一条或几条。萧何在采撷秦法编纂汉律时,保留了这部分律文,直到汉惠帝时废除。 
  传世文献中所出现的律名不止于此。上述律名,有的表示若干条相关法律的总称,有的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