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丁路德圣经翻译对德国学生汉语语序教学启示
马丁路德圣经翻译对德国学生汉语语序教学启示
摘 要: 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于16至17世纪进行的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马丁?路德的《圣经》德译本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揭开了德语发展的新篇章,为德语统一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德语中的土语成分消失、大众化语言的使用及在翻译过程中意译翻译原则的使用。本文旨在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出发点,在马丁?路德对现代德语平民化视角下,以德语和汉语对比为基础,对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汉语语序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圣经》翻译 德语平民化 汉语语序
一、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综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之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对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渊源和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学习者文化和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的清醒认识。本文从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入手,探究其翻译原则和产生的历史意义;以慕尼黑孔子学院为例,说明以德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语序的学习中呈现出的特点,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马丁?路德(1483-1546)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发起人,基督新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出生在德意志东部萨克森州的一个小山村。18岁时进入爱尔福特大学读书,并于1509年获得神学硕士学位。之后马丁?路德进入神学院学习并在他的母校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他亲眼看见了封建教会腐朽黑暗的统治。当时的教会大肆鼓吹并向普通信徒兜售“赎罪券”①,以此作为敲诈勒索的工具。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他说:“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马丁?路德将斗争的矛头直指当时腐朽不堪的教会,创建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建议取消教会的各种烦琐的宗教仪式,倡导人们摆脱罗马教皇的束缚,力求建立一个团结统一的德意志。此举很快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马丁?路德本人此后也一直投身于同罗马教会不断斗争的事业中。1521年罗马教皇宣布马丁?路德为一个不受法律保护的人。随后,马丁?路德隐居于瓦尔特堡,并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将拉丁文的《圣经》翻译为德文。
马丁?路德是德语平民化的推动者,陈永麟在《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中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故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城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笔者选取了目前德国较为成功的孔子学院――慕尼黑孔子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将2010年至2017年所有研究慕尼黑孔子学院的论文文献加以整理,发现学者们大多关注的是以德语为母语的汉语二语习得者对于中国文化、综合口语、汉字书写、孔子学院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语法教学在近10年慕尼黑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中很少被提及。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中提及的七大翻译原则中有四条是关于语法方面的原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为德语语法的规范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是笔者选择以语法教学为切入点的原因。
二、马丁?路德与现代德语
1.《圣经》德译本翻译的德语化
德语化(Verdeutschung)这个词语来源于文艺复兴,这个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摆脱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严重禁锢,他们倡导应以人为中心来考察和审视生活,将人的价值置于核心地位。这些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们普遍认为,人应该不断奋斗,人是活在现实中的人,人的合理欲望应该得到满足。于是,一种讴歌人生、肯定现世的文化倾向便产生了,这就是“人文主义”。“德语化”一词意思是用古代语言翻译德语,受伊斯拉莫提出的德语“以读者为导向”翻译思想的影响,路德的翻译针对的受众是普通的人民大众。因为当时的《圣经》大多为拉丁文版本,所以路德致力于采用民族语言进行翻译。马丁?路德为了保证《圣经》能够被普通民众理解,常常身处德意志的市井之间,收集来自于草地上母亲对于孩子的儿语,以及集市上人们经常使用的口语词汇。马丁?路德翻译出的《圣经》德译本在选词和用词上都经过了再三斟酌。在语法方面,马丁路德摒弃了繁复冗长的复杂的官文体,改用较为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多采用语气小品词等语法成分。《圣经》德译本的问世推动了德国宗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