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明文正宗说文学史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宗羲明文正宗说文学史思考

黄宗羲明文正宗说文学史思考   摘要:何为“明文正宗”,历来争讼纷然,清初尤剧。黄宗羲“明文正宗”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批评观念。黄宗羲鼓吹浙东文统,他将归有光与震川后派娄坚、唐时升、钱谦益、顾大韶、张大复、艾南英列入“明文正宗”,又提出一些批评看法,值得详作剖析。自明嘉靖起,以震川一派为代表的吴中文统与浙东文统多有交叉融合。黄宗羲与震川一派论文相合有五:根柢“六经”;参之以史;不染七子复古习气;非八股时文样式;“一往情深”。黄宗羲与震川一派不相合有四:不满震川一派经史研讨之功稍疏;独尊阳明之学与阳明之文;论文不离浙东学统;批评震川后派摹仿熙甫文法。相合五条可见其相近的“明文正宗”评价标准,不合四条体现了黄宗羲独特的明文批评理论。黄宗羲之说虽有历史与地域局限性,但足可概观一代文章大端,对清代文章主流风格的演变影响深远。   关键词:黄宗羲;“明文正宗”说;归有光;震川后派;文学史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5-0145-09   围绕“明文正宗”,清代初期的古文家曾展开过激烈的论争。黄宗羲之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明文案序》言说虽详,但也留下不少有待深入发覆的问题:列归有光与震川后派入正宗的具体动机是什么?因何不赞同“震川为明文第一”之论?震川一派属吴中文统,黄宗羲鼓吹浙东文统,为何于嘉靖以后文章舍浙东而盛赞吴中?“明文正宗”争讼纷然,黄宗羲所论与之有着怎样的关系,今当作何认识?下面以黄宗羲论归有光与震川后派为例,尝试剖析其“明文正宗”说的历史生成与批评内涵及文学史意义。   一、黄宗羲论归有光   《明文案序》以归有光为“明文正宗”与明文“再盛”表率。作为浙东学术、文章的集大成者,黄宗羲推尊宋濂、方孝孺、王阳明为正宗,以明儒罗?^配前贤,皆在情理之中;其以归有光为正宗,值得详作剖析。   黄宗羲熟读归集,文中屡道及之。如《答万充宗质疑书》:“即如《古文尚书》,人多疑其伪,吴草庐、归震川驳之,不遗余力,然终鹘突”,“此二证恨不使草庐、震川见之。”①《天一阁藏书记》:“归震川曰:‘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铮?覆护其上。’余独以为不然”,“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②。《陆周明墓志铭》:“昔震川叙唐钦尧争同舍生之狱,以为生两汉时即此可以显名当世。”③《刘太夫人传》:“余尝观归震川《朱母顾孺人志》”,“余过新安,实庵属之为传,不知能与震川之文并行否也”④。黄宗羲对熙甫文章也颇多赞美之词。《喜万贞一至自南浔以近文求正》:“规摹震川之古淡,加以剡源之色泽。此道今人知者希,为子狂言罄胸膈。”⑤《次叶?庵太史韵》:“一传为震川,月胁开九阍。文章以载道,不与江河奔。”⑥   从《明文海》《明文授读》选文可窥黄宗羲对归文的认识评价。浙江省图书馆藏清稿本《明文海》选归文22篇,数量虽未及宋濂、方孝孺半数,但相比复古四子、公安三袁、竟陵锺谭,可谓多矣。《明文授读》之编更在取其可法,择录归文11篇,《沈贞甫墓志铭》《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抚州府学训导唐君墓志铭》《左副都御史廉甫李公行状》等4篇不见于《明文海》,盖前编意犹未尽,复增补之。《书斋铭》一文附评语云:   先夫子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南京太仆寺丞。震川之文,一往情深,故于冷淡之中,自然转折无穷,一味?S兀雄健之气,都无所用也。其言为文,以“六经”为根本,迁、固、欧、曾为波澜。圣人复起,不易斯言。今之耳食者,便欲以震川为根本,愈求而愈不似矣。”⑦   《明文授读》由黄宗羲门人张锡琨、子黄百家校读,“先夫子”为尊称。《思子亭记》亦附评云:“无聊之极,结为怪想。余于迎儿之殇,坐卧恍忽,作此言辞,岂意震川先已描出。”⑧   《明文授读》选李梦阳文3篇:《诗集自序》《?B江书院碑》《凌溪先生墓志》;未收何景明古文,仅录其赋2篇:《渡泸赋》《东门赋》;收王世贞文2篇:《战国策谈??序》《宗子相集序》;只录李攀龙文1篇:《送宗子相序》。李、何、王、李四家古文,选录不过6篇。全黜何氏古文,褒贬之意立见。王世贞文后无评,李梦阳《诗集自序》附评云:   自明初以来,文之正统未尝乏绝。然或过于质直,则边幅自狭;或过于繁缛,则靡弱难收,故有不得不变者。变之之道,则本之太史以求其洁,本之“六经”以求其精微而已。其时王文成可谓善变者也。空同乃摹仿太史之起止,《左》《国》之板实,初与文成同。讲究之功,文成深悟此理,翔于寥廓,反谓文成学不成而去,空同掩天下之耳目于一时,岂知文成掩空同之耳目万世乎!⑨   李攀龙《送宗子相序》附评云:   沧溟之文,集句而成,一时视之,亦如孙樵、刘蜕,但孙、刘意思隽永,沧溟则索然而已。楚楚自成尚不能,况欲以之易天下乎!⑩   对比《明文授读》选归有光与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