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问题.docVIP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问题.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问题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问题   [关键词]演有效问题,学科特色,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7-0025-04   关于历史“高效课堂”的讨论在课改10多年以来一直不断,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都得到大大提高,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真正做好,特别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严重,虚假的合作、探究充斥课堂,热闹有余内涵不足,鉴于此,作者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重体验轻认知――借助历史情境感悟历史细节后提出问题   对于跨度大、线索繁杂、教材又仅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简单罗列内容,往往被称为历史课中“鸡肋”课型,例如必修二中的《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等。对于这类课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现象,明晰历史脉络外,更应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提问,问题不在多,力求突破一个重点或者一个难点就好。设计问题的前提必须让干巴巴的重难点知识丰满起来,把知识放到当时历史语境中,通过增加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不但有认知把握,还必须有内心的感受。通过真实客观的历史来解释历史,思考人生,这应该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目标。   例如《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很简单,“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如果单纯罗列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表现,提问一些识记性的问题,学生毫无兴趣;如果仅提供能佐证教师提问的结论性材料,问题探究也毫无意义。但如能让学生感悟到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变化的艰难,学生就会明白这种变化为什么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也能充分认识到其变化后的影响又是多么的了不起。因此艰难之变的原因为教学难点,通过提供历史情境,以铁路为例,变陈述性的叙述为体会李鸿章17年等待的铁路梦,以此来充分展示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的荆棘,设计有效问题。设计如下:   《李鸿章十七年的等待》   李鸿章对在西方已经诞生五十多年,但是刚刚传入中国很短时间的铁路的整体性认识,在思想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知之甚少、知之不多,不甚认识到知之较多,最后转化为直接上书清朝中央政府,阐述兴建铁路的诸多利处,主张兴建铁路。但是李鸿章的这种设想在士大夫们的眼里,无异于痴人说梦,求建的历程异常艰难,提供以下三组材料予以说明:   第一组材料:李鸿章要求修建铁路的艰难上书过程:   1867年12月,李在奏折中写道:电报、铁路、轮船和机器――外洋强力之所在――中国也可以采用……   1872年,李鸿章致电丁日昌,明确提出:“俄人坚拒伊犁,我军万难远役,非开铁路则新疆、甘陇无转运之法。”   1872年,朝中士大夫:“闻此言者,鲜不咋舌。”   1875年春,李见奕讠斤,复请其乘间为两宫言之,渠(奕讠斤)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   ――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   1881年,李怂恿淮军将领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刘、李顿时成为“疑似汉奸”,朝廷下谕:“铁路断不宜开……刘铭传所奏,着无庸议。”   ――邢超《致命的倔强》   第二组材料:近代史上很荒唐的一幕――马拉铁路:   刘铭传的奏折虽然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还是没有通过,既然明修栈道不行,那就暗度陈仓,1881年李鸿章在自己的辖区内自行修建了一条只有9.7公里的唐胥铁路,要把开平矿务局的煤运出去,这一年,正是蒸汽机车发明者乔治?斯蒂芬逊百岁诞辰纪念日,在西方第一条铁路诞生后的第56年,大清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条铁路。而这条不足10公里的铁路,竟然还是在瞒天过海的情况下悄悄完成的。但是这条铁路(唐胥铁路)修成之后没有运行,这主要是当时的顽固派们言之凿凿,振振有词:   “机车直驶,震动东陵,喷出黑烟,有伤禾稼,惊耳骇目,鬼神呵谴。”(铁路破坏风水,震动祖宗龙脉,人心惶惶啊等等)   ――黄一琨《唐胥铁路之铁路与皇陵》   连中国当时最掌权的军机大臣和皇帝的老师翁同■对铁路都视若洪水猛兽。   顽固派有的甚至说,当时太和门失火就是“天象示警”,铁路坚决不能修。   ――邢超《致命的倔强》   第三组材料:艰难的求建铁路梦终于得以实现   1888年李鸿章为促发慈禧对铁路的兴趣,动用海军建设军费修建了一条名为紫光阁的铁路,建在皇室居住的北中南海内,长约3里,让老佛爷亲身体验下。   1889年5月7日,慈禧太后终于做出决断,下发谕旨说:修筑铁路“为自强要策”,“但冀有利于国,无损于民……即可毅然兴办,勿庸筑室道谋”。   ――邢超《致命的倔强》   随着学生走进了那段艰难的历史时期,深刻感悟到变化的艰难,教师此时再提出问题:李鸿章的铁路梦缘何一等就是17年?   我认为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才会深刻体会到对于一个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