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乙酰胆碱与氯化钙制作Wistar大鼠心房颤动模型过程及体会
乙酰胆碱与氯化钙制作Wistar大鼠心房颤动模型过程及体会
【摘要】房颤是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房颤的疾病谱已经有很大改变,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所谓“富贵病”在房颤病因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房颤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等[1]。然而无论房颤病因如何,房颤本身的并发症如脑栓塞、心力衰竭等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消融为房颤治疗带来新的曙光,然而其在持续性房颤中的治愈率仍然不容乐观。治疗的效果源于发病机制的明确。就实验动物学而言,目前世界范围内有多种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下面仅就乙酰胆碱和氯化钙在房颤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做一分析。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室阻滞;室速;机制
1.房颤模型制作过程
1.1材料及试剂
wistar雄性大鼠(250-300g,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氯化钙注射液(CaCl2,10ml:0.3g,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溴化乙酰胆碱(C7H16BrNO2,1g,沃凯),氯化钠注射液(0.9%,100ml),70%-75%乙醇溶液,10%水合氯醛溶液,温水(40℃),无菌棉球,无菌注射器(1ml、50ml),心电图仪,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1.2分组方法
1.2.1 wistar雄性大鼠5只,体重250-300g,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钙(CaCl2)10mg/ml+乙酰胆碱(Ach)66ug/ml混合液,0.1ml/100g,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
1.2.2 wistar雄性大鼠3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0.1ml/100g)、中剂量组(0.15ml/100g)、大剂量组(0.2ml/100g),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相应浓度氯化钙(CaCl2)10mg/ml+乙酰胆碱(Ach)66ug/ml混合液,每天1次,连续给药14天。
1.3房颤判断标准
以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形状、振幅、时限绝对不等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等为房颤出现指征,以房颤持续≥7天,不恢复窦性心律为造模成功[2]。
1.4制作方法
大鼠腹腔内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0.3ml/100g),待麻醉充分(呼吸平稳、角膜反射消失、疼痛刺激无反应)后,心电图仪连接肢体导联,40℃温水浸泡鼠尾约3分钟以软化角质层利于穿刺,70%-75%乙醇溶液消毒鼠尾,1ml注射器抽取氯化钙和乙酰胆碱混合液由远端及近端穿刺大鼠尾静脉,见到回血并推注无阻力时注射相应剂量混合液,以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全程记录大鼠心电图。
2.房颤模型制作结果
因实验全程未见典型房颤波(f波)出现,故在此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心律失常(图1-图4)如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Ⅱ型)、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做简要分析,以求进一步了解氯化钙和乙酰胆碱对房室除极及复极的影响。所有数据由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1由表1可以看出,在给药剂量相同情况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各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变化,但三种心律失常中,室早与室速发生率(P0.0125)无明变化,与室速(P0.00313)、室早(P0.00313)相比,以房室阻滞的发生率最高。其中第4天给药前发现死亡一只,其前一日给药后心电图示双向室速。
2.2在三种不同给药剂量情况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相应剂量下各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室速(P0.5)、室早(P0.05)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变。其中给药剂量0.15ml/100g组大鼠在实验第8天时因心室停搏死亡。详见表2。
2.3房室阻滞多在给药后1分钟内出现,个别可不出现,多为二度,可为Ⅰ型或Ⅱ型,以Ⅰ型多见,P波下传比例2:1-6:1不等,亦可见高度房室阻滞。此外房室传导恢复正常后随时间延长可见QRS-T波倒置且逐渐加深,因QT间期明显缩短ST段可不明显,但可见J点下移,约数秒可恢复正常。各组可出现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如单源性室早、多形性室早、成对室早、双向性室速、多形性室速,偶可见尖端扭转型室速及心室停搏,未见室颤发生,但相同给药剂量组死亡大鼠不除外室颤可能。各型室性心律失常多于房室传导及QRS-T波极性恢复正常后出现,亦可在下次给药前已经存在。此外
偶有大鼠亦可见轻微QRS-T波电交替,多在首次给药前已经存在,偶尔可在给药后出现,持续数秒钟不等。
3.讨论
目前房颤机制尚未明确,心房内多子波折返及局灶自律性增高可能是其房颤发生和维持机制。折返环周期大于其有效不应期是折返形成的前提,故缩短心房不应期可促进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