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狮运动文化渊源及研究述评
龙狮运动文化渊源及研究述评
摘 要:龙狮运动是我国一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该项目自出现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从民间的祭神、娱神、娱己发展成为今天的一项体育竞赛项目。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龙狮运动的文化历史进行归纳与分析,并对龙狮运动近十年在我国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龙狮运动虽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很悠久,但其研究并不深刻,还属于一个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在全国各地对龙狮运动比较熟悉的专家和教授并不多,对这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
关键词:龙狮运动 文化渊源 传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107―04
1 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
1.1 龙的产生与社会文化的交融
“龙”是古代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龙的最古老的起源来自于新石器时代的各种原龙纹。[1]由于原始先民对动物的依赖,敬畏和崇拜,便出现了各种动物的原始纹。龙不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物种,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力还是非常低,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人类都是毫无抵御能力的,人类希望有一种能够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神形象进行膜拜,可以寄托心中的恐慌情感。龙的形象也就应运而生,它是结合了多种动物的形态而被创造出来的。汉代学者王允对龙的形态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说明:“龙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长度是相等的。龙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2]由此可以看出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
在建立夏朝的时候,大多数龙的形象更接近于蛇,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不断交替与相融,龙的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到商朝建立的时候,为了显示国家的强大,将其四周的文化都百川归于商,各区域文化的空前结合,商朝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原纹龙都是采取接纳的态度,对各方的原纹龙形象进行了糅合,并进行了艺术的创造,形成了全新的龙的形象。对龙的作用也是更加的神化,在《周易.乾卦》中对龙也进行了记载:“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2],这些对龙的赞颂的成语也是一直沿用至今。
1.2 舞龙运动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的交流
舞龙也被称为“舞龙灯”,“闹龙灯”,“玩龙灯”等。我国古文献中称舞龙为“舞雩”。《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汐,风乎舞雩,咏而归”。
关于舞龙的起源来自于远古时代的祭祀仪式,用于求雨。最早有记载的是商代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先民作“土龙”求雨。[3]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的老百姓是以一个接一个人排成一条条的长队来模拟龙的舞动形象,大多都是用来进行求雨和祭祀。秦朝时期也有关于舞龙求雨的记载,到了汉代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据《汉书――西域传赞》中记载:“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才有余,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饧极,曼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4]其 中的“曼衍鱼龙”说的就是舞龙。而此时的舞龙求雨也有多种形式,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记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季求雨舞黑龙”。[5]到唐朝时期舞龙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盛大节日的表演节目,据《通典》记载:“春祭王城东门外,舞八丈大青龙,另有十条小青龙相伴,由青衣少年持舞;夏末祭舞五丈大黄龙和四条小黄龙,由黄衣成年人持舞;秋祭王城西门外,由白衣独身汉持舞九丈大白龙和八条小白龙;冬季王城北门外,由黑衣者舞六丈黑龙和五条小黑龙”。[6]到明清时期已经基本摆脱了“求雨祭祀”的活动目的,只是单纯的娱乐活动。
1.3 舞龙的分类
舞龙的种类很多,根据龙具的制作材料进行分类,有人龙灯、纸龙、绳索龙、草龙、板凳龙、百叶龙、烧火龙、香火龙、纱龙、空心龙、布龙等。
其中“布龙”都是在白天进行舞动的,龙的体内不燃灯,主要是用竹篾编制成一节一节圆筒形的龙身,由十几个人一人拿一把,大家相互配合,舞动龙身,表现出龙腾跃,翻滚等动作。
根据舞龙目的进行分类:有宗教形式的舞龙、表演形式的舞龙、竞技形式的舞龙等。
根??颜色进行分类:有黄龙、白龙、花龙、银龙、赤龙等。
根据龙的数量和舞龙的人数来进行分类:有舞单龙、舞双龙、舞多龙,单人舞龙和多人舞龙等。
2 舞狮运动的文化渊源
2.1 狮子的引进与社会文化的相融
狮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狮子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民间就传有多种富有特色的故事。
民间有说法,认为狮子是与宗教有关。有人说狮子本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有人说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间驱逐瘟疫的神兽,也有人说在佛出生的时候,有五百头狮子从雪山前来,守候在佛的门口,是佛的守候者。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