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标中对“感受与欣赏”学习领域的有关论述,即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二)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有关论述: 1.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音乐教学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速度很快的波尔卡舞曲,也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该曲作于 1868 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 2 月 16 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和镲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 A-B-A )结构,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乐曲前有 8 拍的同音 sol 反复作为引子。第一部分( A )为单二部曲式。 G 大调,由两个主题 (a 、 b) 构成。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 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表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这是全曲的华彩部分。 乐曲第二部分( B )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 、 b 、 a )。 G 大调。第一主题转到 C 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的声响,色彩交织、生动无比。第二主题加进了许多装饰音,音乐变得更加轻快。 接着是歌唱性第一主题的再现。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热烈的尾声中结束。乐曲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授课对象为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五年级(七班)学生。五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的音乐学习,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拥有较为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五年级学生逐渐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心智逐渐成熟,个性独立,理性思维呈上升趋势。善于观察,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创造性活动。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愿意并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实践探索任务。就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五年级七班学生而言,学生普遍对音乐的主动探索意识浓郁,愿意参与音乐活动,爱表现合作,歌唱及其他多种音乐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 2. 知识与技能分析: 就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五年级七班学生而言,该班有一些学生为我校合唱团团员,对音乐的信息敏感,歌唱基本功较扎实,视唱能力及音乐节奏感较强。其他同学在外面也参与很多音乐器乐的学习,学习欲望和能力较强,对音乐的兴趣很浓厚,能较为准确的运用声势参与聆听和表演。聆听过单簧管波尔卡体裁的音乐,但对于复三部曲式结构,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多。 3. 过程与方法分析: 在实践体验中探索新知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对声势参与,演奏参与等实践性学习过程非常感兴趣,并能在聆听中积极思维。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启发想象、引导参与、过程体验。 教学手段:本课以听辨音响、模唱旋律、声势和器乐伴奏表演、对比欣赏等作为主要方式与手段。 (四)技术准备 1. 使用打谱软件制作乐曲的曲谱。 2. 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软件制作出课件。 3. 用绘声绘影编辑声音文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 教学状况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附点节奏的掌握已较为熟练,已接触过 10 多首西洋管弦乐作品,对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及代表作并不是很了解。在曲式结构方面,对单三部曲式有一定了解。能准确说出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但对打击乐器鼓和镲的音色并不是很了解。在能力方面,拍感的稳定、节拍的感知已有一定基础。对简谱的识读能力较强,能较为准确的运用声势参与聆听和表演。 2. 教学问题与对策 问题 1 :学生缺乏对多乐段音乐的分辨能力。 对策:先分段聆听,并用节奏参与加强记忆,然后在完整聆听的过程中要求用手指数表示乐段。 问题 2 :学生缺乏对在混合音色中听辨装饰音的能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