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皇帝和周易研究
北宋皇帝和周易研究
摘要:北宋皇帝对《周易》十分重视和推崇,不仅喜爱学习《周易》更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加以推崇,尊重易学人才,思考易学所启示的哲理和规律并加以利用,用于治国和祈福。
关键词:北宋;皇帝;《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这一点在宋代时期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北宋皇帝非常重视对《周易》的学习,并且遵循《周易》所启示的哲理和民间智慧来安排生活,设计陵园,进行祈雨活动等等。
一、 北宋皇帝重《易》研究
(一)北宋皇帝对《周易》的重视
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重视文化教育更成为了宋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宋代皇帝对《周易》也十分推崇,宋太祖就经常召集学士讲《易》,“太?建隆三年六月召宗丞赵孚讲易于后殿”。他对易学人才也是大加赞赏,太祖“开宝三年,召王昭素赐坐便殿讲乾卦”,太祖非常欣赏王昭素的学识,留他在朝为官,但王昭素生性淡泊名利,拒绝了为官机会,最终归隐家乡。太宗同样重视《周易》的学习,太宗端拱元年八月乙卯,“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飞在御,臣何敢辄陛高坐。’上因降辇,命有司张??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乃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遂幸玉津园宴射。辛巳,上谓宰相曰:‘昨听觉所讲,文义深奥,足为鉴戒,当与卿等共遵守之。’赵普顿首谢。”太宗不仅能够听《易》,还能够有所悟,用于君臣治国之道,而且对易学人才礼尊有加。宋仁宗曾组织千余学士讲《易》,他欣赏易学人才,并对易学精通之人嘉奖,“宋仁宗皇?v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大理评事孙坦进《周易析蕴》十卷。帝赏其(勒)[勤]博,命任回与试馆职。”又如仁宗皇?v“四年五月二日,以太常丞致仕代渊为祠部员外郎致仕,以臣僚上其所著《周易旨要》二十卷,而帝嘉其高尚,故特宠之。”到了宋哲宗时,《周易》依然备受重视,“绍圣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国子监看详,尚书左仆射章??奏兴化军处士张弼所著《易义》,可备采录。诏张弼与葆光处士,其《易义》送秘书省。”可见宋哲宗时期《周易》可以用来指导治国,作为处士出谋划策的依据。宋徽宗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也不能忽视,“徽宗崇宁元年四月二十九日,礼部言:“知怀安军雍黄中言‘乞将本军金堂县前任雅州严道县令谢??所撰《周易义》十二卷、《春秋义》二十四卷、《总义》三卷,投进’。”还有“宣和七年八月二十九日,诏新知虢州安泳进《周易解义》,特赐进士出身。”可见,徽宗也非常重视易学人才。
(二)将《周易》作为考试科目加以重视
北宋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不仅有四书、五经,还增加了帖经和时务策,更是将周易作为考试的一部分加以推广。宋太宗雍熙二年“夏四月丙子,复置明法科。分《周易》、《尚书》各为一科”。将《周易》作为考试科目也提高了考生对《周易》的重视。宋仁宗天圣八年庚午“诏礼部贡院,治《尚书》、《周易》二经者,自今皆分场考试……故更定之。”宋仁宗时期考试虽然与宋太宗时期有所不同,但是《周易》作为考试科目一直存在,也可以看出宋朝皇帝对《周易》的重视程度。在宋仁宗嘉?v二年,又有一次科举考试的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更为严格,“戊申,诏:‘自今间岁贡举,进士、诸科悉解旧额之半……《周易》、《尚书》、《谷梁传》、《公羊传》为小经……每秋赋(二一)……又用孙?\奏,诸州解试额多而中程少者,不必足额。”宋仁宗的这条诏令可以看出科举制度不仅变成了每两年一次,而且录取人数也减少了,《周易》为小经作为考试内容,也可以看出《周易》的地位。到哲宗时对《周易》的学习也是大为推广,哲宗元?v元年“次场试《尚书》……次场试《周易》大义,各五道。”可见,《周易》作为考试内容一直被皇帝所推崇,一直贯穿北宋的文化发展。
二、 北宋皇帝对《周易》的具体应用
《周易》本来是殷末周初人们用来占卜算卦的书籍,一直笼罩在宗教仪式和神秘奇异的迷雾之中。它既具备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同时也赋有“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神圣责任。北宋皇帝对《周易》也有一些具体的应用,不仅用它来指导治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用《周易》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哲学道理进行祭祀,祈雨等。
(一)北宋皇帝用《周易》指导治国
古代皇帝在即位赦文或者更改年号的时候,会很注重其合理性,因此会从一些典籍中寻找其合理合法的依据,儒家经典和先秦古籍是北宋皇帝用典的重要来源,其中以《尚书》最多,《周易》也占据一部分。在真宗改大中祥符元年赦正月戊辰的诏令里就可以看出,“朕钦承命历……远?u卜世之期。嘉应非常。惕然增惧。且详观载籍。眇觌前闻。圣若羲黄。八卦演连山之象……改景德五年为大中祥符元年。”其中的“圣若羲黄,八卦演连山之象”明显出自于《周易》,而统治者也正是因为引经据典,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