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渤海国和日本文化交流之原因探析
唐代渤海国和日本文化交流之原因探析
【摘要】 唐代渤海国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曾与日本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然而在文化交流的表象下,背后也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动因。本文拟从相关重大意义的文化交流事件入手,试分析文化交流背后的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对东北亚格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唐代;渤海国;日本;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 G12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4-0038-02
渤海国,建立于公元698~926年,后被契丹所灭,历世229年。公元713年,首领大祚荣接受唐朝的册封,获渤海郡王的封号,并领忽汗州都督,遂改震国为渤海国,成为臣属于唐朝的藩属政权,是唐朝管辖下的一个羁縻州府即忽汗州都督府。渤海国自大祚荣开始,历经15代王朝,在其兴盛时期设有5京、15府、62州、100多县。其领土包括现在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北岛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被称为“海东盛国”。唐代渤海国作为东北亚区域的一只举足轻重的力量,在中日帮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分别从政治?p文化?p经济?p军事等方面加以阐述。
1 大武艺王致圣武天皇书,开创渤日交流的先河
公元727年,武王大武艺派遣高齐德为使者,出使日本国,并向圣武天皇呈大武艺之国书,其词曰:“武艺启山河异城,国土不同,延听风猷,但增倾仰。伏惟大王,天朝受命,日本开业,奕叶重光,本枝百世,武节添当列国,监总诸藩,夏高句丽之旧居,有扶余之遗俗,但以天涯路阻,海汉悠悠,音耗未通,吉凶绝问。亲仁结援,庶协前经,通使聘邻,始乎今日。谨遣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义,游将军果毅都尉德周,并附貂皮三百张奉送,土宜虽贱,用表献芹之诚;皮币非珍,还惭掩口之诮,主理有限,批瞻未期,时嗣音徽,永敦邻好。”武王言词恳切,与日本修好之心溢于言表。然而,武王为何如此谦逊,这就不得不思考一下。武王是一位胸怀大志之人,必有他的企图。大武艺时期,东北诸夷,都臣服与他,这充分暴露出武王有了摆脱唐帝国的野心,并建立自己的独立的王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大武艺王才开始派遣使者出使日本。在这一历史时期,大武艺的侵略扩张,已经招致了唐朝的干涉,何况唐朝在营州有大量的驻军,附近地区的契丹、奚和突厥势力也较强大,这些部族依附于唐,一旦为唐所用,挥戈南下,不能不对渤海造成直接的威胁,也正是防止外交上的孤立无援,必须寻找新的盟友,新罗与唐朝关系亲密,一旦渤海国与唐王朝发生对抗,新罗就会奉诏发兵入境,侵占渤海领土。为了打破孤立无援的状态,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取得与唐渤不存在利益关系的日本的支持,利用日本牵制新罗势力北进。可以说这次访日是成功的,渤海拉拢了日本。对于日本来说,在唐帝国地方政权中找到自己的盟友。客观上,促进了渤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高齐德在归国时,圣武天皇对使团进行了赏赐,“齐德等八人,各赐彩帛、绫、棉有差。”这说明中(渤)日之间在经济交往中,已经存在一定的贸易。虽然只限于统治阶级上层的交往,民间的交往,则还未出现。而这有利于以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在大武艺时期的中日交往,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主要用外交手腕辅以军事进攻,寻找政治盟友来,来分化唐帝国的政治同盟的目的。这也是渤日邦交的良好开端,它为以后双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渤日歌舞音乐相容,彰显中日文化的相融
渤日双方在文化上的的交流要属音乐和舞蹈上的结合,是中日两国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据《续记》卷十三记载:“天皇御中宫?x门,已珍蒙等奏本国乐,赐帛绵各有差。”这段史料详细渤海乐已在日本登上朝廷,圣武对此进行了赏赐,九年后,在日本寺院内也陆续响起了渤海乐,是日,百官及诸氏人咸会于寺,请僧五千礼佛读经,作大唐、渤海、美乐、五节田舞、久米舞这就更加清楚的显示出渤海乐在日本的上层社会广为流传。据《舞乐要录》记载:“日本塔供养,堂供养。御八讲、朝觐行幸、御宴会正,相扑节等活动分别奏《新??H》和《渤海乐》。在唐代日本的舞蹈在渤海和长安进行演出。”“谴使日本国舞女一十一人及方物”。这就说明日本国统治者非常重视与唐(渤)之间的关系。而我们也要探讨一下,日本舞女在渤海国演出完毕本应该取道回国,偏偏渤海遣送唐朝?认真研读文王大钦茂所奉行的对唐政策,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无论是渤海的音乐传到日本,还是日本的歌舞传到渤海及唐朝,都渗透着各自的政治目的和外交目的。一则,文王大钦茂继承其父志,实现摆脱唐中央的控制,运用文化手段与日本建立盟国的关系。恰唐朝发生“安史之乱”,给文王带来机会。此时,把本国的技艺传到日本,不但与日本上层社会进行了一次绝佳的接触,而且还会使日本产生好感,这有利于渤海孤立唐王朝,实现其称霸东北亚的野心。二则,我们也应该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