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传统村落现状调查和保护策略探析.docVIP

画笔传统村落现状调查和保护策略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画笔传统村落现状调查和保护策略探析

画笔传统村落现状调查和保护策略探析   摘 要 传统村落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实施科学保护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本文以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画笔村为主体,考察传统村落遗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 画笔村 传统 村落 保护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1画笔传统村落现状调查   1.1基本情况   画笔村名的由来,是陆氏清甫公后裔为了陆氏后代博学多才,文学和书画造诣很高,故名画笔。画笔村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西北部,东与溪口村相连,西与下寨村北麻村毗邻,南与坪头村交界,北与罗城村、县溪镇包里村接壤。全村国土总面积土地总面积32000亩,其中耕地1478亩,林地、河流、鱼塘等30522亩,现有常住人口1576人,主要民族有苗族、侗族,语言有二里话、客话、侗话等方言。   境内峰峦叠翠,溪河交错。境内海拔最高点位于三层界,862米,是画笔河的源头,画笔河水由北向南流,经画笔村大元界组、下罗城组、茶溪组、浪塘组和坪头村大沙组流入洋须河。画笔村距包茂高速20公里,溪罗公路951乡道穿村而过,全村公路里程23公里,交通便利。   1.2陆氏历史   画笔陆氏始祖上溯到西汉一世陆烈公,传至四十世陆祟公,生三子德迁、德晟、德达,三兄弟为了逃避五季之乱,从江左(即江东,江苏一带)松江府华亭县徙居于江右(江西)抚州府金溪县青田里三十六。德晟公长子儒富公于宋元丰8年(即1085年)徙居湖广宝庆府新化县石马三圳上干江村,后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即1149年)迁至白溪山下陆家(现白溪镇回龙村)。儒富公第四代子孙纪公,生四子(镇甫、良甫、信甫、清甫)。四子清甫公于宋嘉定九年(即1216年)携妻陈氏三子如宝、如贝(又名仲山)、如道(又名仲礼)从新邵迁至靖州绥宁县上二里(今通道县溪口镇溪口村新寨头组黄腊冲)。而后,长子如宝定居安化县,次子如贝定居绥宁县上二里(今通道县溪口镇画笔村),三子次子如道定居绥宁县上一里团大墓村坪兴园连合铺(今绥宁县乐安镇)。即本文所指的画笔村,而画笔村陆氏就由此开始。   1.3历史遗存   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村落建筑反映了原住民的文化理念,也折射出当地的民风民俗。经统计,有清代民居11栋,民国后民居254栋,清代家祠2座。由于画笔村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有明朝应天桥遗址(石碑),清乾隆时期的将军桥(见于绥宁县志)、梓潼宫遗址(石碑)、寨门(见于千祥云集)、寺庙(石碑)、回龙观遗址、井、石碑、碾磨房遗址、集市遗址、墓葬群和石板路等。   1.3.1古寨门   画笔团寨2个古寨门,均建于清乾隆时期。寨门为左右对称结构,大门上方正中悬挂着“千祥云集”的匾牌,墙体由青砖砌筑,上面雕刻有吉祥寓意的花纹图案,经过两百多年的雨打风吹,有些裂痕。内部的柱子和横梁均由纯木打造,未用一钉一铆,却未有腐蚀现象,柱子基座上刻有虎豹等图案,这充分体现苗族人民的智慧。   1.3.2古庙   画笔村庙宇2处。南端山脚下寺庙始建于乾隆年间。从建寺至今,香火鼎盛,一直都是周边村民祈福许愿首选。寺庙旁边还矗立着一棵有古柏,树龄600年以上。   1.3.3将军桥   “将军桥”这一名字来源于清乾隆年间从画笔团寨走出的一位将军――陆朝福。陆朝福自幼立志参军报国,每天经寨中十字河南端的石板桥到陆氏祠堂读书习武,后来因武术精湛被举荐到陕西太原从军,凭借一身本领和胆识,逐步由士兵升任军功拨补千总,直至陕西参将(正三品)。后来,画笔村人们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将这座石板桥称为“将军桥”。1984年,陆氏家族在其原址上进行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石拱桥。   1.3.4古石板桥   画笔村仍存6座古石板桥,这些古石板桥大多宽1米,长3米,厚20一30公分,桥墩均用规格大体一样的四方青石块堆砌而成。这些石板桥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仍保存完整,至今仍是村民上山下山必经通道。   1.3.5古石碑   石碑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石碑可以用来记事、记功、警醒,能够把民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画笔村现存古石碑8块,这些古石碑不但内容多样,有记载应天桥的,有关于梓?H宫修建经过的,有记载捐资功德的,还有记载保护生态环境的,而且历史悠久,主要为明清时期树立。其中有一块长1.5米、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