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络之谜试解和探讨
经络之谜试解和探讨
一、经络的客观存在与假说
经络现象是客观而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正常生命现象。人体经穴,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也已被很多科学手段所证实,如经络系统存在的低电阻、高电位、导声光等特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发现。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利用热显影,超声波显影、辐射场摄影以及放射性核元素示踪等技术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揭示了经络和经穴的客观存在。
法国针灸学家在1988年通过试验就发现了经络的低电阻特性。并提出这一特性与生命无关,在分割下的皮肤上仍然存在。1984年,北京第六医院报道了232例循经皮肤象,直接证实了经络的存在。1987年《光明日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助理研究员严志强经十万次的测量发现:人体的躯干、四肢有十四条高光线,这是十四正经的证明。我国著名经络学家祝总骧在1982年首次发现分离的肢体在一定时间内仍具有穴位低电阻特性,说明经络存在并不依赖神经、血管。并发现经络循行部位含有比其它部位数量更多的神经末梢、神经束、血管、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束,证明了刺激经络可调整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和组织间液的循环、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等作用。
《内经》中讲:“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篇又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是人体一种多层次、多结构的立体空间系统。在这个协调的空间系统中,经络是生理、病理等多种信息传导的优势通道。经络具有平衡调节、运送营养、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等内在的功能,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被人们接受。但对于有关经络的实质问题的探讨却一直争论不休。有些专家认为:经络主要是神经系统,提出了经络与神经、体液相关的学说。也有些专家提出了经络是人体自控系统的学说。更有少数专家提出:古人用肉眼已看见结构,绝不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还不能查知的,认为经络就是血管和神经。
二、经络的实质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现代医学理论的结构是以解剖学为基础,以物质实证主义为指导的。而已被大量声、光、电等现代物理手段及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的经络现象,为何在数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不见踪影?那么经络到底在哪里?它的实质究竟又是由什么组成?
其实,古人早已清楚地告诉我们。《内经》曰:“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循皮肤之中”。分肉,就是间隙。我们知道,生命的基本单元就是细胞。1995年,《中国针灸》刊登了徐宇瑾等人对大鼠经脉循行线表皮结构特征的文章。他们发现,经络线上每个表皮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面积为邻近对照表皮细胞的十二倍以上。1991年,祝总骧等人对循经低阻线皮肤的冷冻复型的定性观察也证明,低阻线处表皮缝隙连接明显多于对照点。这就是说经络和穴位的表层是由丰富的缝隙连接起来的。这就是经络的实质。
经络如同河流,穴位是与河流连通的湖泊。湖泊是双向的,既可蒸发湖水,又能收集雨水。经络如同电缆,穴位是天线。天线既有发射作用,同时又有接收功能,而穴位另有压电效应。电子元件中的压电片是一种声电转换器,当我们给压电体施加力量时它会发电,相反当给压电体加上电压时它会振动。压电体又称晶体片,是由多种半导体复合材料制成。经络是一种特殊的液晶态物质,穴位则是液晶富集而成。
经络的组织结构与穴位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经络也有压电效应,特别是经络敏感者。临床发现,有些患者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经络有剧烈的压痛感。
三、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而不是打通
经络既非实体,也非管道,只是存在于细胞组织器官之间不同层次上的特定间隙。经络没有固定的边界,是一束中紧外松的细胞集合体。就象地球的大气,没有固定的边际。所以有时经络感传有跨越作用,从一条经络感传至另一条经络线上。经络因本身组织结构密度高,所以呈低电阻特性及有传导运输作用。
古人常将经络比作江河,这是非常恰当的。是河流就有宽窄,就有可能改道,甚至可能泛滥。《灵枢痛疽扩篇》曰:“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经脉败漏,薰于五脏,脏伤故死矣。”“星宿”指天空之列星,“经数”旨水在地面上流行的经纬度。明代医学家马莳说:“天宿失度,则日月之薄蚀,地经失纪,则水道为之流溢。”这里古人不但告诉了我们天人相应的关系,还明确地指出了患病的原因。“流溢”和“经脉败漏”都有泛滥之意,实指经络“发炎”肿胀。当我们某个器官患病时,相应的经络就会变粗,象是电缆漏气短路,气血就不能到达脏腑而患病。
脏腑病变,经络似肌糜烂,河水泛滥。大水流于它地,自然不能到达终点。
经络是机体在生理上运行气血和病理上传导病邪的通路,同时又是治疗上发挥药物性能、感受器械等刺激的通道。清代名医吴仪洛在他所著的《本草从新》一书中写道:“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公元11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