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先生书法教育思想和方法简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寿先生书法教育思想和方法简述

游寿先生书法教育思想和方法简述   书属六艺之一,自古是士人的基本素质。书法教育亦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曾发现用于练习的骨片。胡小石先生首创在高校开展书法教育,先师游寿先生继承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从事书法教育多年,课内课外,形式多样。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称游寿先生“是杰出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余曾协助游寿先生执教书法,后独立授课,又得到游寿先生多年指导。在此过程中,逐渐归纳游寿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和方法。综其要者,概括如下。   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古往今来,凡在书法艺术上卓然成家者,无不是饱学之士。游寿先生以学者眼光,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书法创作,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开展书法教育。因此,最为注重的就是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并始终贯穿于书法教育工作中。这是游寿先生书法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写字教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游寿先生反复强调,书法作品是书家精神面貌的体现,书家必须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方能达法度于绳墨之外。游寿先生《随感录》说:“书法作为艺术,体现文化情韵,就要讲究艺术修养。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书法,亦是此理。……‘退笔成冢,何如读书万卷。’说明‘写字’不只是写字,而且要加强文化学习。”“写字要有韵味,朴拙有朴拙之韵,流美有流美之韵。这就要有字外的修养功夫。”游寿先生在所编《历代书法选》中,点评宋黄庭坚:“宋初名书家……又为诗家,书家必兼善多艺。”点评清伊秉绶:“真、隶、行、草无不工,篆刻亦精,又擅诗画,书法不是孤立而谈技巧。”   游寿先生《我的临池简述》对只重笔墨练习之人提出批评,说:“许多书法艺术家,大部分时间,都在苦练。可我自己细看,虽老而不成熟。”游寿先生这里所说的“不成熟”,就是针对单纯练习者在文化韵味上的欠缺而发的。游寿先生自己,就是“大部分时间是教书,书本学习,取业余时间写字”。游寿先生一生治学甲骨金石之学、从事考古工作,“博学余暇,游手于斯”,所以书法才具有浓郁的金石书卷之气。游寿先生仙逝前夕,作短文《学习寸得》,重申,“吾最服膺笔已成冢,不如读书万卷”。杨克炎先生称:“这是游寿先生书学思想的精髓所在。”颇有见地。   游寿先生书学理论继承并发展了清道人(李瑞清)、胡小石的书学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书苑镂锦》《论汉碑》等书法论著中。   李瑞清《玉梅花盦论篆》说:“大凡篆书,与地理有关系,即在成周,各国有各国之风气,故书法不同。余欲著一书,以各国分派。是书未成,嘱门人胡光炜为之,正在考定商酌时也,今只得以器分派。”   李瑞清研究金文流派采用以器分派的方法,对胡小石先生书论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胡小石《汉碑流派》以碑分派,论汉碑风格,说:“若以用笔之轻重,结体取势之纵横,与夫整个风格之奇正险易分之,大致可得十五种,每种以一碑为代表。”此正是李瑞清研究方法的延伸。   游寿先生则把以国分派的方法运用于金石研究。如以地域、时间论金石风格,《金文与〈诗〉〈书〉论证》说:“河西为员笔书势策源地,推行河东诸国。至宣王之时,河西员笔书风已极盛,史籀作大篆十五篇,盖在是时。故此盘(虢季子白盘)出在河西,于时书势之和美如是。”   《论北朝法书碑志》指出:“文化随着地方风气而殊。书学艺术一为交际工具,由于交际范围,也受地方影响。……同是北碑,而有地方不同风格。”《书苑镂锦》说:“欲将两汉诸刻列表因其地之殊,于其书体风格,细为紬考。”   游寿先生还进一步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游寿先生之书论,常从政治、人文、地理诸方面综合探索,见地深刻,影响颇远。其关于瘦金书渊源之论断,几十年后,仍为人所引证。在此基础上的书法教育,自能高屋建瓴。   古人曾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宋黄庭坚曾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游寿先生的书法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游寿先生评书法,最看重的神韵与趣味。最不能忍耐的就是俗气,经常书写“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来赠勉后学要高洁情怀。1984年游寿先生编《历代书法选》,对所选作品均加简要点评。这些评语中,体现出游寿先生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如,文天祥作品下,点评:“虽不是名书家,而雅正有度。正如他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钱南园作品下,点评:“学颜之最佳者,雄劲,人品、文章均冠一时。”   胡小石先生曾叙述自己随李瑞清学书的经历说:“昔年学书从临川夫子受笔法,尝请问书何以得工。公曰:‘不欲人言工,则可工矣。’余闻之竦然。去今三十年,此语犹在耳际。大抵昔贤治学必有潜龙之德,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是也。”   游寿先生继承了胡小石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大力倡导踏实学习,反对浮躁炒作。批评动辄以书法家相标榜,把书法当成‘奇货’吹捧、招摇的做法,认为这“实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