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定乡多依村反季节蔬菜发展道路和模式分析.docVIP

西定乡多依村反季节蔬菜发展道路和模式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定乡多依村反季节蔬菜发展道路和模式分析

西定乡多依村反季节蔬菜发展道路和模式分析   摘 要:在简要介绍西定乡多依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村在基础设施、经济生活和组织化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多依村的具体情况,运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论述了该村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道路和模式。   关键词:高山;反季节蔬菜;道路;模式   西定乡多依村,海拔1 700米。常年降雨量较多,气候冷凉湿润;光照强,早晚温差大,病虫害少;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   一、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西定乡多依村,距乡政府10公里,距县政府48公里。海拔1 700米。常年降雨量较多,气候冷凉湿润;光照强,早晚温差大,夏季气温9~30摄氏度,冬季气温0摄氏度左右,病虫害少;适宜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全村土地870亩,人口205,户均种植面积3亩。传统作物为玉米、茶叶、甘蔗,近年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主要品种有大白菜、包白菜、白萝卜,以包白菜和白萝卜产量最高、面积最大。   2.发展环境和政策分析。市场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蔬菜需求已由大宗应时蔬菜转向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由一般化向无害化、优质化、营养化转变。特别是临近的景洪市及勐海县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进一步增加了需求。在反季节蔬菜供应方面,周围适宜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的地区大多已经发展成为蔬菜种植基地,外部供应量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政策环境:2009年以来,勐海县确立蔬菜为支柱产业之一,先后实施了蔬菜基地建设、人畜饮水工程、高山经济路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项目。政府大力鼓励冷凉山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   3.种植技术和产量水平。目前主要采用大棚栽培技术,在整地起垄时施足底肥,大白菜和包白菜育苗移栽,白萝卜手工点播。该技术将冷凉山区自然条件和反季节蔬菜生长发育特性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一体化栽培技术,适合多依村特殊情况,已经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并掌握。每年在3―4月份即可播种,夏秋季节可收获三季萝卜或白菜。包白菜单季产量可达2 000~3 000公斤/亩,年产8 000公斤/亩;白萝卜单季产量可达3 000~4 000公斤/亩,年产超过1万公斤/亩。品种来源主要采用国外的进口种子,种子价格较高,但品质好。翻耕土地主要采用小型的微耕机,其他田间管理仍以人力生产为主。   4.经营方式和生产成本。主要的经营方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户均经营规模在2-10亩之间。对于当地农户来说每亩地的蔬菜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占大部分,包白菜的总成本约为1 000元/亩/季,白萝卜的总成本约为1 200元/亩/季。   5.加工与销售。该村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全部鲜销,仅在田间进行简单的挑选。销售方式主要是外来商贩现场收购,农户很少有定价权,收购价格一般为包白菜0.4元~1.2元/公斤,白萝卜0.3元~0.9元/公斤。在多数年份农户竟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但也有部分农户出现亏损或者蔬菜烂在地里的情况。一些较有见识的农户联系亲戚朋友租赁大货车跑景洪和勐海的蔬菜批发市场,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差,制约了生产发展和产品销售。虽然有道路从村边经过,但道路附近的土地大多为林地,不适合蔬菜生产。主要的蔬菜土地都在远离道路3~10公里的地方,通往蔬菜地的公路为农民自发修建的机耕道,道路狭窄且路况很差。生鲜蔬菜的生产需要的大量的物资投入,并蔬菜成品销售也需要及时运往消费地,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较高。目前该村的机耕道已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土地不够集中平整,大多数土地都属于一家一户,户均面积2亩~3亩,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块。土地最分散的农户,其地块的平均面积不足1.5亩。在如此小规模的土地上进行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不可能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农户蔬菜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此外,该村常年降水量丰富,却没有一个中小型水库,生活用水主要靠自来水池。生产用水全部靠老天爷,遇到干旱年份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就造成该村蔬菜生产水平和蔬菜品质的年度间不确定性。缺乏生产生活用水,成为制约该村蔬菜生产的又一瓶颈。   2.信息化水平差,经济意识落后。多依村处于高海拔山区,信息化条件差,接受外界信息的唯一现代化渠道只有卫星电视。无法及时了解外界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蔬菜的供销行情信息,使得村民在面对外来商贩压价时很少有博弈空间。村民们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积极性也很低,他们大多满足于现在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还没有意识到外来投资对当地蔬菜生产的影响。   3.文化素质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在小学阶段,很少有人读完初中。在不适合蔬菜生产的10月至次年2―3月份,大多数村民无事可做,整天就是打牌赌博,娱乐生活单调。虽说近几年来靠种植反季节蔬菜,大多数村民也挣了不少的钱,这些本应用于改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