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docVIP

玉米田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田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玉米田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摘要 阐述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玉米丝黑穗病、金针虫、蛴螬、玉米蚜、小地老虎、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32-01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玉米连作种植面积在平遥县的不断扩大,平遥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53万hm2,玉米病虫害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给玉米的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家庭收入。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玉米田的实际观察和调研,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   1 玉米丝黑穗病   1.1 危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显症,雌穗染病后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和一团黑褐色粉末,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雄穗染病后,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偶而侵染叶片,形成长梭状斑,沿裂口长出丝状物或裂开散出黑粉。病株分蘖增多,多矮化。   1.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杂交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提高播种质量,适当迟播,及时拔除病株[1]。二是药剂防治。播种前,用10%烯唆醇乳油20 g湿拌玉米种子100 kg,堆闷24 h;或按药种1∶40进行种子包衣[2]。   2 金针虫和蛴螬   2.1 危害症状   金针虫幼虫俗称蚰蜒,成虫也叫叩头虫,常以幼虫蛀食播在地里的种子和根茎。蛴螬的幼虫俗称核桃虫,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常直接咬断玉米幼苗的根茎部分,造成死苗和缺苗断垄。   2.2 防治措施   一是物理防治。根据其成虫具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的习性,在成虫盛发季节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高压汞灯诱杀成虫[3]。二是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增施农家肥,精耕细作,耕翻土地时,随犁捡拾成虫和幼虫[4]。三是化学防治。采用配有杀虫剂的包衣种子。播前选用3%毒死蜱22.5~30.0 kg/hm2,拌细土600~750 kg进行土壤处理。   3 玉米蚜   3.1 危害症状   玉米蚜是传播矮花叶病毒病的重要媒介。以成蚜、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分泌的蜜露能够污染茎叶,形成霉污,玉米抽穗以后,使玉米花粉的成熟受到阻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及其授粉质量。   3.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毒品种,推广包衣种子。二是物理防治。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趋避作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玉米[5]。三是化学防治。播后苗前进行化除,可选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40%乙·莠水悬浮剂2 250 mL/hm2对水750 kg均匀喷施于地表;地膜覆盖田应在铺膜前施药,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3 000 mL/hm2 [6]。玉米8~10叶时,可用20%克芜踪水剂1 800~2 250 mL/hm2,对水450~600 kg均匀喷于玉米行间杂草上,以减少蚜虫寄主。   4 小地老虎   4.1 危害症状   小地老虎又叫切根虫,是一种以幼虫危害作物根部的杂草性害虫。近年来,小地老虎在平遥县汾河区发生偏重至大发生的态势,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2012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遥县小地老虎发生面积达9 333.33公顷次,危害率1%~30%不等。   4.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选用包衣种子,推广地膜覆盖。作物收获后,田块要及时进行深翻。二是物理防治。利用小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4—6月在田间集中连片设置黑光灯、诱蛾器诱杀成虫。三是化学防治。玉米播种集中,小地老虎可能会大发生,因此积极推广化学除草与化学灭虫相结合,在喷除草剂的同时加入毒死蜱4 500 mL/hm2,减轻小地老虎的发生与危害[7]。在小地老虎发生严重的地方,指定专人做好预测预报以指导适期防治。当5月中、下旬期玉米田有卵(或幼虫)1粒(头)/m2以上时,立即开展化学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7.5~15.0 kg/hm2拌细土225~300 kg田间撒施。   5 玉米螟   5.1 危害症状   玉米螟通称钻心虫,以幼虫危害植株心叶,钻入果穗咬断花丝影响授粉,蛀食籽粒,被害处留有明显的空洞和排泄物,钻入雄穗的小花和穗颈、茎秆,蛀成孔洞,遇风植株易折断。   5.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措施。5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之前,把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的秸秆、穗轴和根茬集中处理[8]。二是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积极推广性诱剂诱杀成虫,利用其   (下转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