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和统计分析.docVIP

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和统计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和统计分析

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和统计分析   【摘要】:通过对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科属种与地理成分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提出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分布的多样性特征,及地理成分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与世界广布成分、热带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的关系密切性。   [关键词]: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苔藓植物调查; 统计结果分析。、   基金来源:白狼山国家级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于景华   [引言]: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总面积17440公顷,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天然侧柏林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本区是华北植物区系、长白植物区系、蒙新植物区系的过渡带、交汇带,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别是苔藓植物在本区有较多的分布,本文重点讨论苔藓植物在本区的调查成果与分析。   1、自然概况   白狼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地理坐标为E119°52′30″- 120°04′04″,N40°46′28″- 41°05′53″。   1.1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无霜期180天。   1.2日照和辐射   保护区年日照时数为2672.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30-540KJ/cm2。   1.3降水   保护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30mm,多集中在6~8月份。   1.4土壤   保护区土壤分为两类,一是棕色森林土,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坡和植被茂密的阴坡;二是褐土,多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及沟谷。   2、 调查时间、内容、方法   2.1调查时间和内容   2016年5-7月白狼山保护区利用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开展植物分类普查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于景华为指导,组成专业调查队,其中二队负责境内苔藓植物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   2.2调查方法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二队重点对苔藓植物资源分布较多的黑山核心区与柏山核心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查阅相关资料、档案进行分类,确定苔藓植物科属种,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分析。   3、调查结果统计   3.1苔藓植物科、属、种数量组成   通过采集、鉴定和统计表明,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31科、76属、1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其中苔类9科、14属、23种,角苔类1科、1属、1种,藓类21科、61属、127种(包括变种和亚种),苔类植物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29.03%、18.42%、15.23%,角苔类的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3.23%、1.32%、0.66%,藓类植物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67.74%、80.26%、84.11% 。   3.2苔藓植物优势科统计   通过统计表明,含5种以上的科有9科:丛藓科(Pottiaceae)14属、29种,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5属、16种,真藓科(Bryaceae)3属、11种,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 )5属、11种,绢藓科(Entodontaceae)1属、9种,灰藓科(Hypnaceae)6属、8种,羽藓科(Thuidiaceae)5属、8种,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1属、6种,牛毛藓科(Ditrichaceae)3属、5种。前9个优势科集中了68.21%的物种,多数物种集中在少数科的现象比较明显。此外,含有4种的科有光萼苔科( Porellaceae)、疣冠苔科(Grimaldi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4科,含有2-3种的科有9科,仅含有1种的科有9科。丛藓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一大科,在该地区占明显的优势,反映了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华北地区主要代表科青藓科、羽藓科和绢藓科在本地区也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地位,喜暖湿的耳叶苔科在本地区优势地位明显,反映了与华北植物区系明显的亲缘关系、及局部生境条件较为暖湿的特点。   以上数据表明白狼山是苔藓植物分类群齐全,物种丰富的地区,在保护区内苔藓植物是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类植物类群,它的多样性如此丰富,表明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见表1   3.3苔藓植物优势属统计   经统计,保护区含4种以上的属有7属,真藓属 (Bryum)9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9种,绢藓属(Entodon)9种,耳叶苔属(Frullania)6种,细湿藓属(Campylium)6种,对齿藓属(Didymodon)4种,小石藓属(Weissia)4种,7属共有47种,占总种数的31.12%。含有3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