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顺昌县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和技术改进初探
福建省顺昌县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和技术改进初探
摘 要:通过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宣传,大力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既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保证粮食增产,又要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
福建省顺昌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02~1.15万hm2左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发生为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稻曲病和细条病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总结我县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做法与存在问题,探讨今后发展方向。
1 病虫害发生现状
顺昌县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在2.17~2.70万hm2次之间,个别年份高达3.17万hm2次以上。其中单晚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占全年的75%以上;防治面积在1.9~2.37万hm2次左右,年用药量在31.50~43.50t。
1.1 稻飞虱
多年越冬普查均未见活体,属迁入性害虫。早稻和单晚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和单季稻中、后期褐飞虱为主,具体是:白背飞虱一般在5月上中旬,个别年份4月中旬末迁入;褐飞虱一般在6月上、中旬,个别年份5月中、下旬末迁入。
1.2 稻纵卷叶螟
多年越冬普查均未见活体,属迁入性害虫。成虫迁入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个别年份在4月中旬。年发生3~4次高峰:即5月中旬~5月下旬为害早稻中、再生稻早期;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后期、中稻早、中期;7月上、中旬为害单季稻中期,再生稻后期;8月中、下旬为害晚稻中期。
1.3 螟 虫
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均可在我县越冬。主要特点:早、中稻以二化螟为主;晚稻以二化螟、三化螟混合发生。二化螟年发生3代。第1代一般于4月中、下旬高峰为害早稻;第2代6月中、下旬高峰为害单季稻;第3代8月中、下旬为害晚稻。三化螟年发生4代,由10a前为害早、中、晚稻演变为以第3、4代主害晚稻。
1.4 纹枯病
为常年病害。一般早、晚稻轻,单季稻重。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末~9月上、中旬初流行。重氮肥、披叶、抗性差品种和失治田块发生重。近10a间发生面积稳定在0.80~1.17万hm2/a。
1.5 稻瘟病
为常年病害。但近几年来仅局部或个别品种发生,主要在单季稻、晚稻发生,受害田产量损失在25%~35%或绝收。
1.6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为偶发性病害。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造成秧苗烂心死兜,发生严重翻犁改种。
1.7 稻曲病
为偶发性病害。近年水稻个别品种或年份发生,影响稻谷产量、外观与品质,严重的稻谷受污染不堪食用。
1.8 水稻细条病
为常年病害。遇到强对流天气如台风、暴雨、及洪水浸淹田块发生严重,影响稻苗生长和产量。
2 影响因素
2.1 气 候
依病虫种类不同,受大气候影响不同。影响显著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时间,迁入数量,迁入地点,尤其稻飞虱迁入隐蔽性强,来势猛,易错过防治时间爆发成灾,塌圈或绝收。螟虫表现影响蚁螟发生期迟早及发生量。纹枯病则遇到高温高湿易流行。水稻细条病多与台风、暴雨、及洪水强度相关联。稻瘟病近年发生与区域小气候密切联系,多在山垄田光照不足,氮肥过量,深水田个别品种发生重。稻曲病以单季稻抽穗期遇阴雨天气则个别品种发生重。
2.2 种植制
近10a来,顺昌县早稻面积从最初2660hm2缩小至现在的660hm2,减少76%,烟后稻、单季稻面积扩大,尤其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由于栽种、品种、时间不同,1、2代二化螟发生参差不齐,统防统治困难,为害重。三化螟则由于早、晚稻面积减少,虫口基数逐年下降,越冬虫口基数由原来的3600~6200头/667m2下降至目前450~753头/667m2,下降88.7%。农改经、水旱轮作可减轻螟虫、纹枯病的发生,水田冬种蔬菜明显减少螟虫越冬虫口基数。
2.3 栽培方式
通过直播稻、统一育秧,防虫网育秧,推迟播种期等方式,以错、避病虫害发生高峰期。
2.4 生态环境
顺昌县地处山区,天然植被茂密,生态良好,素有“中国杉木”、“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美誉,为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生存空间。据调查,顺昌县水稻常见害虫天敌种类120余种。
2.5 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当前农村与农民接受病虫害信息主要途径,近年顺昌县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农业信息网等形式,及时传递病虫害动态。
2.6 建立病虫害监测点
近年来建立病虫害监测点6个,配备诱虫灯设备。
3 防治上存在问题
3.1 防治方式与工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