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和保护对策
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和保护对策
摘要黄楮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灌丛等5个植被型,16个群系45个群丛。维管束植物236科751属1 660种,占福建省物种总数的35.3%;脊椎动物35目98科391种,占福建省物种总数的23.7%,其中鱼类有5目14科54种,占福建省淡水鱼类总种数的27.4%;两栖类2目7科30种,占福建省两栖类总种数的65.2%;爬行类2目12科70种,占福建省爬行类总种数的56.9%;鸟类18目56科193种,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的35.4%;兽类8目19科44种,占福建省陆栖兽类总种数的41.9%。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等1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5种。在分析了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黄楮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对策;福建闽清
中图分类号 S759.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9-0191-03
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福建省闽清县西北部,与南平市、古田县交界,地理位置处在东经118°40′~118°51′,北纬26°15′~26°22′。行政区域涉及雄江、桔林、梅溪、东桥4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白云山国有林场和乡办安下林场。保护区总面积1.25万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 198.3 hm2,缓冲区面积2 224.9 hm2,实验区面积6 090.1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火山地质地貌上的森林生态系统、温泉淡水生态系统、以福建青冈林为代表的中亚热带南缘基带常绿阔叶林等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1]。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口水电站和闽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生态屏障功能。对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2006年对该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资源调查,现从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况,阐述保护区保护管理对策,为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建议。
1区域概况
1.1地质地貌和水文状况
黄楮林保护区地处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和闽北山带鹫峰山脉的交接地带,闽江以南为戴云山脉东北麓,由于梅溪强烈下切,丘陵广布,有零星的河谷平原;闽江以北系鹫峰山脉南麓,地势急剧上升,山岭陡坡峭壁,盆谷相间。保护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玛坑单元(K1MK)的钾长花岗岩和洪山超单元(K1HS)的晶洞碱长华岗岩。保护区内峰峦叠嶂,丘陵起伏,山间河谷盆地错落相间,总的地貌景观以中山为主,呈现为南北边界地势高耸,中部较低的特点,保护区东北部有海拔1 132.6 m的四维山,南部有海拔1 162.9 m的黄棋山和1 136.1 m的小人仙。流经保护区的河流主要有闽江、大雄溪、安仁溪、石潭溪、磊溪等,闽江从西向东穿过保护区,海拔仅为数十米。
1.2气候条件
黄楮林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5~20 ℃,≥10 ℃积温为5 700~6 753 ℃,年活动积温4 353~6 391 ℃,持续天数为221~275 d。年降水量1 400~1 900 mm,全年平均蒸发量在1 500 mm左右,年平均霜期为74 d,无霜期为291 d,年日照时数1 871.4 h。常年相对湿度为83%。
1.3土壤条件
黄楮林保护区土壤主要由花岗岩、流纹岩和凝灰岩发育而成。林地土壤类型相对单一,仅有铁铝土土纲、湿热铁铝土亚纲、红壤土类。下分红壤、黄红壤2个亚类。区内大部分林地土壤为红壤,黄棋山、小人仙、四维山附近主要为黄红壤。
1.4社会经济条件
黄楮林保护区涉及闽清县4个乡镇18个行政村、1个国有林场和1个乡办林场,以雄江镇12个行政村为主体,现有户籍人口1 808人(常住人口613人),均为汉族。保护区内人口密度为14.45人/km2。随着城镇化建设、人口的迁移和小县大城关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保护区内居住的人口将逐渐减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农林牧渔,人均年收入为4 400余元。
1.5森林资源
黄楮林保护区总面积1.25万hm2,其中林地面积1.15万hm2,占总面积91.5%,生态公益林面积1.09万hm2,占总面积87.2%。森林覆盖率达90.4%。
2生物多样性现状
2.1生态系统多样性
2.1.1森林生态系统。黄楮林保护区林地占91.5%以上,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森林植被无疑成为该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森林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也就体现了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按吴征镒(1980)和林鹏(1990)的划分方法,黄楮林保护区植被类型可以分为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