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docVIP

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

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   在文化产业日渐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今天,电影不仅仅意味着经济或票房,更重要的是电影担负起了民族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使命,并且成为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子。中国民族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导演张艺谋、吴宇森,演员巩俐、章子怡、成龙等都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中国文化元素被大量的应用在国外的电影中,尤其是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中。然而,中国民族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与中国文化的声誉,甚至于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不甚相符,呈现出诸多问题。   一、跨文化传播欲求强烈与的电影类型单一的错位   武侠片(动作片、功夫片)是中国类型电影中最成熟的一类,同时也是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身份特征之一,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电影全球传播的主流类型。从1928年郑正秋根据平江不肖生所著《江湖奇侠传》改编,张石川导演的《火烧红莲寺》开始,到50年代香港的“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武侠电影的“侠义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真正的“武打时代”,70年代初李小龙横空出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高潮。其后刘家良、洪金宝、袁和平、徐克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武侠电影的艺术样式。80年代,虽然出现了成龙这样的功夫巨星,但在有着悠久娱乐传统的香港,武侠电影因过分娱乐走向自我麻痹和衰落。直至90年代,徐克推出《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一系列影片,开创出以高科技手段与影像技艺改革武侠电影的新天地。到了2000年,李安导演的合拍片《卧虎藏龙》,在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同时,也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武侠电影由此进一步获得西方主流社会的认可,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中国武侠电影热。成功是最好的示范,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也是国内武侠大片盛行的年代。2000年的《卧虎藏龙》、此后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中国式大片在海外获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也向世界传播了以武侠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2年2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现代传播》杂志社、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法国电影学院(北京)(EFC)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调研分析报告》。研究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外籍人士,发放调研问卷1450份,有效回收1308份,旨在深入了解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接触情况及偏好,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中文化符号和文化价值的认知等。   调查表明,在受访人数中,只有1/5的外国观众“较为关注”中国电影;武侠动作片仍是外国观众的首选;中国功夫和自然景观是中国电影的代表符号。调研探究了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中文化符号的认知情况,引起外国观众关注度最高的文化符号是中国功夫,占到54.5%。(《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课题组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83-184页)“从电影类型上看,外国观众较为青睐动作、功夫类中国电影,显示出外国观众对我国功夫文化的喜爱。”(黄会林、刘?傅、红星、李明、熊晓鸽:《2011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分析报告(上)》,载《现代传播》2012年1期,12页)这些电影能够得到很好传播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些东西没有语言的隔阂,观众不看字幕也能明白讲的是什么,不然光看字幕,观众的反应总是慢一拍。”(柏林电影节独家策划:华语片国际市场生存调,http:///m/c/2011-02-18/09183233160.shtml)美国的中国问题、中国电影研究专家骆思典也认为,“那些成功的华语电影都是‘武侠’艺术电影,在这些影片中,语言或字幕所表现出来的弊病,远远比不上动作重要。”([美]骆思典:《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电影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刘宇清译,陈犀禾、骆思典校,载《当代电影》2006年1期)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洪俊浩教授在分析了北美一家电影票房根据统计机构的评价后认为:“《卧虎藏龙》可能超越其外语片的身份,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部动作片。片中有许多视觉信息,而国外受众对于这种视觉信息会领会得很好。”(专家谈中国武侠电影:英雄辈出还是末路黄花,http://.2005/12/14)武侠片、功夫片是西方受众最喜欢的中国电影类型。   《卧虎藏龙》一直保持着华语片海外票房的最好记录,它的成功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理念到艺术表现,将中国电影创作带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国式大片时期。2002年的《英雄》虽然国内观影受众褒贬不一,争议广泛,但该片的北美票房的成功,仍然为其赢得了“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文化出口”的美誉。此后,从《十面埋伏》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