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AIDS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AIDS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药治疗AIDS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AIDS过程中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及“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的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以及入组中医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死亡与CD4+ T细胞、卡洛夫斯基积分、ALT、AST、血红蛋白水平、中医辩证分型、舌诊、脉象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探析出影响患者生存的有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及早采用干预措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期。   关键词:中医药;AIDS;数据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6-0027-04   目前对中医药治疗作用进行生存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肿瘤方面。在艾滋病研究领域,生存分析主要集中在免费抗病毒治疗方面,国内有多个省份对免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中医药救治项目资料,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AIDS影响生存的因素,为生存分析打下基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以来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纳入中医药治疗项目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 经玉林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查确诊为HIV/AIDS 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015 年版《艾滋病诊疗指南》; 年龄18 岁。   1.1.2排除标准 在2016年底之前死亡者;参与中医药治疗项目少于6个月者。   1.2数据来源   中医药治疗组纳入治疗的信息采集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ClinResearch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其余数据均来自国家CDC“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纳入分析的变量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数据(包括感染途径、实验室检查及中医诊疗信息等)、抗病毒治疗信息和死亡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描述死亡病例组和非死亡组病例(生存)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以及入组中医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运用秩和检验,T检验以及交叉表对影响患者死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共纳入病例469例,男性276例,女性193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5.20±14.17)岁;有配偶302例,未婚70例,离异45例,丧偶52例;文化程度:文盲70例,小学148例,初中204例,高中27例,大专及以上5例;职业以农民为主,357例;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有453例。其中,死亡病例共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4.2±12.7)岁;有配偶11例,未婚2例,离异3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学龄前1例,小学9例,初中4例;职业全部是农民,18例;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有17例,吸毒1例。   2.2病例死亡与CD4+ T细胞指标的关系   非死亡病例的CD4+ T?胞为(328±203)个/mm3;死亡病例的CD4+ T细胞为(99±77)个/mm3;即死亡病例的CD4+ T细胞平均在100个/mm3以下;经t检验分析得知,t=9.618,P=0.00,即两组的CD4+ T细胞水平有极显著的差异;两组的CD4+ T细胞的均值的差值为(229±23)个/mm3;即平均相差229个/mm3。   2.3病例死亡与卡洛夫斯基积分指标的关系   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进行检验,非死亡病例的的总秩次为1360.00;平均秩次为85.00;死亡病例的总秩次为93035.00;平均秩次为222.57;统计检验量Z=-4.627,P=0.00,即两组的卡洛夫斯基积分有显著差异。   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非死亡病例的卡洛夫斯基积分为(91.89±7.988);死亡病例的卡洛夫斯基积分为(81.88±6.551);即死亡病例的CD4平均在80分左右,而非死亡病例在90分以上;经t检验分析得知,t值为4.950,P=0.00,即两组的卡洛夫斯基积分有极显著的差异;两组的CD4的均值的差值为(10.015±2.023),即相差10分左右。   2.4病例死亡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进行检验,非死亡病例的ALT谷丙转氨酶的平均秩次为226.20;AST谷草转氨酶的平均秩次为207.30;而死亡病例的ALT谷丙转氨酶的平均秩次为320.59;AST谷草转氨酶的平均秩次为354.23,统计检验量分别为Z=-2.803, P=0.005和 Z=-4.562,P=0.000;提示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极显著的差异。   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非死亡病例的ALT(谷丙转氨酶)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