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兰坪县某铜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的探讨
云南省兰坪县某铜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就矿床的矿体特征入手,对区域内的矿产进行成矿规律分析,通过成图分析,认为该类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铜银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在本世纪初,经过多年对兰坪北部的三山――白秧坪矿集区的脉状矿化进行了细致的地质找矿。认为该矿集区的成矿与区域上华昌山断裂有明显的关系,在北部矿体主要沿华昌山断裂成矿或次级断裂含矿,其含矿岩性以麦初箐组的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为主。通过近年对三山――白秧坪矿集区的南部开展的地质找矿,认为南段铜银多金矿床为铜银共(伴)生中低温液矿床,其中上部局部含铅锌矿。本文就现有找矿取得的认识,结合周边区域找矿成果,分析探讨矿区内的成矿规律,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个人的认识和观点。
2 区域成矿背景分析
2.1 大地构造
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之北部,夹持于金沙江――点苍山与澜沧江两深断裂间,东与松藩――甘孜褶皱系的中甸褶皱带相邻,西与冈底期――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的福贡-镇康褶皱带相接。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
华昌山断裂的在本区有明显转弯现象,并被后期近东西向断层切错。沿挂登背斜核部发育一次级断裂发育。是区内主要的含控矿构造。F3为与F1、F5相向的一组断层,其时代应略早于F1、F5,在矿区被F1、F5切错。
2.2 区域地层
区域内主要的地层有中侏罗统花开佐组(J2h)、晚侏罗统坝注路组(J3b)、早白垩统景星组(K1J1)和中白垩统南星组(K2n)第三系宝相寺组(E2b)。其中晚侏罗统坝注路组(J3b)是一套紫色薄--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建造为主,局部夹紫红色砂岩为主。
2.3 区域构造
区内最主要的构造是挂登背斜及沿挂登背核部分布的一系列断裂,挂登背斜主要由区内的中生代地层组成,其核部地层是中侏罗统花开佐组(J2h)组成,其两翼地层为晚侏罗统坝注路组(J3b)、早白垩统景星组(K1J1)和中白垩统南星组(K2n)组成。为一轴面略向北东倾斜的背斜。背斜轴部向南东倾伏,向北被华昌山断裂所切错。沿背斜轴部发育一系列断裂。由于核部断列比较发育,主要有F1、F3、F5,其中F1、F5断层产状近一致,均为北北西走向,倾向南西。其时代应与华昌山断裂一致。而F3为北北西走向,倾向北东。
2.4 区域岩浆与矿产
澜沧江西部以西主要是碧罗雪山中酸性岩浆弧。弥沙河断裂以东主要有二叠系玄武岩组及新生代老君山花岗岩。这些岩浆岩与矿区内的关系不明显或无直接成因联系。
区内的矿产主要是含铜银矿、含铜铅锌矿,主要的矿物有辉铜矿、砷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在本此矿中未能检出,根据周边相邻银矿床的银矿物主要为砷黝银矿。
3 矿体地质及主要矿化体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区域内金顶――白羊厂反“S”构造的北端之挂登复背斜。该复背斜由两背斜和一向斜组成,其中绿竹坪为一向斜。矿区位于该复背斜的最西端的背斜――挂登背斜。沿背斜轴部附近发育有一断裂,为区域性华昌山断裂的主次级断裂。1:20万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显示,沿该背斜分布有明显的Hg异常,在上世纪70年代认为该区域是一含铜汞矿的有潜力的找矿区域。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矿石矿物成分
铜矿石金属矿物成分主要为蓝铜矿、辉铜矿、砷黝铜矿,少量黄铜矿,局部含黄铁矿。氧化铜矿石为硅孔雀石、兰铜矿、孔雀石薄膜。
3.2.2 矿石结构构造
(1)结构:矿石的结构主要以粒状、半自形粒状、它形粒状为主。(2)构造:矿石的构造主要以角砾状、浸染状、皮壳状及脉状,局部有团块状矿化为主。
3.2.3 矿石类型及品级
该矿床的矿石类型较复杂。近地表矿石类型主要以氧化矿为主,局部有硫化矿存在(东矿带北段)。中深部以硫化矿矿床存在。东部矿化带矿石类型为多氧硫混合矿为主。品位Cu 0.5-8.73%,Ag48.2-1094.80(g/t)。东矿带主要以含铜银矿为主,局部以含银铜矿。
3.2.4 矿化与围岩蚀变特征
要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方解石化、石英脉化、褐铁矿化、辰砂化和绿泥石化。
3.3 矿化体共(伴)生特征
矿化共(伴)生规律,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分带共(伴)生规律,主要表现为上部为铅锌伴辰砂矿化,中部有一个铜铅过渡带(不是较明显,在PD9南沿、和PD6可见),下部为铜(银)矿带。总体略向南侧伏,斜角约为10°。
4 矿床成矿规律分析
4.1 控矿因素
矿体沿断层展布特征及矿体参数经坑道揭露显示,矿体的控矿因素受以下因素制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