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今农村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
当今农村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
摘 要:当下,很多农村学生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主要原因,是其价值观发生根本偏移,其根源主要表现在:学生大量涌进城镇,缺乏监管;“读书无用”思想泛滥,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急功近利”之风的侵袭,让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为此,如何及时找到转变其价值观的良策,以纠其偏差,就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学生 价值观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从我县五千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1.3%的学生不爱上学,部分厌学情绪极为严重。为何会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看,可能有:父母溺爱,教育偏失;见硬就缩,知难而退;习惯不良,方法不当;基础不实,自暴自弃 ;早熟早恋,分心分神; 还有老师水平不高、态度不端等等,但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德育工作的一线教师,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学生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其价值观发生根本改变,具体表现在:
一、进城读书缺监管
多年来,国家一直寻找一个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五年前,我县将380多所学校合并为180多所,将更多的优质资源集中到县城和集镇。为了望子成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乡镇或县城去读书。这样,学生原来在本地读书,吃住不掏钱,放学后,还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不得不租房,不得不再耽搁一个成年劳动力陪读,靠天吃饭的村民,没钱就只有出去打工。有些家庭,男人出去挣钱,女人进城管孩子,变成“两忙”女人,一手刚给娃弄到吃上,一脚就踏进了麻将堂子,为了不影响搞赌,有时孩子就让堂子老板接送,她们不但照顾不了孩子,最后还给男人留下一屁股赌债。有的父母双双外出挣钱,把孩子留给上年龄的爷爷、奶奶。有些家长甚至不愿意开家长会,有的家长甚至只问寄宿生生活补助、精准扶贫款发了吗,也不问孩子在校的学习、表现,试想,孩子在这种放任自流,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到位的环境中,怎爱学习?怎能主动学习?集中优质资源的教育政策,产生出三个恶果:一是增加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二是孩子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到位,导致经常上网、蹭网。三是培养的孩子自私,不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
二、“读书无用”钩生魂
近些年,伴随着高昂的大学学费与低迷就业的双重压力,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在农村及小城镇悄无声息地蔓延,正在挫伤乡亲们支持子女读书考学的积极性,那些没有坚持让子女读书而让其外出打工的,不少已有了不错的收入,那些全力攻孩子上学的家庭,反成了村里的困?y户。赵长明家因供两兄妹念书,没能摆脱“因教返贫”的厄运,还居住在破败不堪的老屋。相反,桥头乡余家村有一家,孩子辍学,父子三人年年外出打工,每年能挣一、二十万回来,新盖楼房铮亮,全村人都眼热。“不读书照样可以混得好”的佐证比比皆是,现在“混”得最好的,赚钱多的,反而是哪些当初成绩差的,不爱学习的,因为他们敢闯、胆大。慢慢地,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让孩子出去打工会带来更直接的经济收入,最后造成学生轻视教育,学习意识淡薄,成绩不理想,进而又导致较低的大学入学率,反过来让家长失去信心。如此恶性循环往复,越愚越穷,越穷越愚。深受这种环境影响,学生不爱学习,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这种现象叫 “2+2=0”,学生在学校接受两学期的课堂教育,回家接受两个假期周围环境影响,让老师的教育成果归零。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让学校教育常常显得“徒劳”。“不读书照样可以混得好”的长钩已钩走了山村孩子的魂,他们虽坐在教室,眼睛却盯着窗外。这样,农村教育就走进了“打工男,打工女,打工男女生男女,生下男女再打工”的怪圈里。
三、“急功近利”大染缸
“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正侵蚀着国人的灵魂。很多人都不愿不付出,却想一夜暴富。很多经商的,不是假药假酒假食品,就是坑蒙拐骗谋歪利;很多手握权柄的,依靠国家赋予的权力,吃拿卡要敛歪财;很多无业的,不凭体力去谋生,而去贩毒设赌与碰瓷。一句话,如何快速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兜里,一夜暴富。在这种“急功近利”染缸的浸染下,“只要结果,而不愿付出”就成了当今学生的普遍学习风气。很多学生不看书,不听课,不学习,为应付老师、家长,作业只好抄抄抄,考试只好照照照,很多已用手机扫描,取代当初落后的“左顾右盼”与“夹带”。他们想,与其耽误十几年,考不上学校去打工,还不如现在出去就挣钱。一来可以不花钱,二来可以手头阔。辍学二年后重返校园,最后考上成县师范的小米心情五味杂陈,上初一那年,他15岁,一学期之后,原本学习成绩处于上游的他,看着外出打工的村里人都挣了钱,外面“自由自在”,回家“西装革履”。与另一要好的同学商量之后,一起辍学,外出打工了。两年的时间里,他早起睡晚,什么都干过,经常做的焊接工作让他眼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