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左室心肌舒张期应变率的初步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VIP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左室心肌舒张期应变率的初步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左室心肌舒张期应变率的初步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左室心肌舒张期 应变率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 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自然病程中,舒张功能障碍早于收缩功能障碍。舒张性 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在机制、治疗以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及时发 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舒张功能障碍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与临床干预都有重 要意义。本研究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技术观察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 舒张期多种方向上应变率参数的改变,初步探讨高血压左室重塑与心肌舒张期多 维应变及左心整体功能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院门诊或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HT)患者 88 例(男性 57 例,女性 31 例,平均年龄 57.27±10.22 岁),除外瓣膜病、糖尿病及心肌病等患者;另选 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 30 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性 14 例,女性 16 例,平均年龄 55.03±6.62 岁)。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心肌质量 指数分为无左室肥厚组(NLVH 组,52 例)和左室肥厚组(LVH 组,36 例)。 入选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1.左心结构指标:左室内径、室壁厚 度及左房大小;2.左心常规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 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早期及 晚期运动速度(Sa、Ea、Aa);3. 2DSE 指标:四腔心获取左室收缩期、舒张早 期及晚期纵向应变率(SrL),短轴切面获取舒张早期、晚期周向应变率(SrC)和 径向应变率(SrR)。 结 果 1. 高血压组(HT 组)左室重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LVEF 值与对照组无 明显差异[(64.05±4.93)% vs(63.52±6.05)%,p 0.05],左室纵向收缩速 度(Sa)也仅呈下降趋势(p 0.05);整体舒张功能指标 Ea 降低、E/Ea 升高 (p0.01)。 2、2DSE 分析显示 HT 组左室收缩期纵向应变率(SrLs)、舒张早期纵向应 变率(SrL E)及周向应变率(SrC E)均降低(p 0.05),SrL E 与左室质量及室 壁总厚度相关(r 值-0.47~-0.52, p 0.01),且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SrL E) 与收缩期纵向应变率(SrLs)相关(r=0.38,p 0.01)。 3、LVH 组舒张早期左室各方向整体应变率(SrL E、SrCE 、SrRE)均明显降低 (p 0.05),而 NLVH 组上述各指标无明显改变(p 0.05),左室不同节段舒张 期应变率分析显示:NLVH 组已经出现基底段及中间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 (SrLMV、SrLPM)降低(p 0.05)。 结 论 1、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在高血压患者LVEF值正常时检出其左室收 缩期及舒张早期应变率的降低。 2、在左室舒张早期应变率方面,高血压左室重塑早期以纵向应变率降低为 主,在左室肥厚阶段其纵向、周向及径向应变率均明显降低。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成像 Investiga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diastolic strain rate in hypertension using 2-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LV diastolic dysfunction comes ahead of systolic dysfunction.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diastolic and systolic heart failure in term of the predominant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the therapeutic method and prognosis. It is important to detect diastolic dysfunction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of the cardiac dysfunction.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V remodeling and myocardial diastolic multi-dimensional stain and global LV funct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