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研究-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论文.docx

反应堆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研究-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应堆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研究-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论文

摘要 反应堆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摘 要 当前世界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形式,能源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特别是我国,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近年来出现的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使 得调整能源结构迫在眉睫。由于核电不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大力发展核电,成为我 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未来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超临界水冷 反应堆(SCWR)是六种第四代新型反应堆之一,其热效率高、系统简化、结构紧凑、 经济性好。基于我国现有的核反应堆和超临界火电的研究基础,超临界水冷堆是我国重 点研发的新一代核电技术之一。在超临界水冷堆中,堆芯棒束通道的流动传热与热工水 力特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堆芯通道内流动传热的 规律性认识是发展 SCWR 技术必须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压力为 23~28 MPa,热流密度为 200~1000 kW/m2,质量流速为 700~1300 kg/(m2·s) 的范围内,本文对棒径为 8 mm,栅距比为 1.2 的 SCWR 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 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压力、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对 SCWR 类四边形子通道内的壁温分布特性、传热特性、摩擦压降特性和二次流特性的影响,并 将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本文对 SCWR 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研究发现:在拟临界区,换热系数出现峰值,传热强化作用明显。随着压力或热流密度 的增加,壁面温度不断增加,换热系数的峰值不断减小;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壁面温 度在不断减小,换热系数的峰值不断增加。在大比热区,压力、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对 换热系数的影响均较大;在远离大比热区的低焓值区和高焓值区,压力、热流密度和质 量流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拟临界区,超临界水的比热和 Pr 数出现峰值, 密度、动力粘度和导热系数急剧减小,导致壁面温度随焓值升高很小,换热系数出现峰 值。在拟临界点附近,由于密度的急剧减小,会产生类似汽泡的小密度流体层,该小密 度流体层会阻碍管壁与流体之间的换热,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速的比值(q/G)越小,强 化换热的作用越明显。 本文对 SCWR 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 发现:质量流速对摩擦压降的影响较大,压力和热流密度对摩擦压降影响相对较小。质 量流速的增加,会使摩擦压降有较大增加。超临界水在低焓值区呈液态,在高焓值区呈 汽态,质量流速对摩擦压降的影响在低焓值区明显小于在高焓值区。在低焓值区,压力 I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热流密度的增加对摩擦压降的影响不明显;在高焓值区,随着压力和热流密度的增大, 摩擦压降逐渐减小。 本文对 SCWR 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二次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 究发现:压力对二次流的结构和强度影响均不大,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对二次流的结构 和强度影响均较大。当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速的比值(q/G)较小时,类四边形子通道内 形成了 8 个二次流漩涡。每个 1/8 区域内都有 1 个漩涡,每两个相邻的漩涡作对称流动; 当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速的比值(q/G)较大时,类四边形子通道内形成了 16 个漩涡。每 个 1/8 区域内都有 2 个漩涡,且它们的旋转方向相反。热流密度的增加和质量流速的减 小,均会使最大二次流速与主流速度的比值减少。不同压力、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条件 下,二次流速均远小于主流速度,最大二次流速与主流速度的比值均 0.4 %。 本文将 SCWR 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的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 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将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换热系数与经典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研究发现: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内壁温度随焓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数值较为接近,试验与 数值模拟的换热系数随焓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数值有一定偏差。温度的最大偏差率为 6.2%,主要是由求解类四边形子通道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引起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 换热系数偏差率较大,主要是由试验计算的内壁温度偏大造成的。数值模拟计算的类四 边形子通道换热系数总体上能够较好地符合经典关联式,与 Petukhov K. (1983)关联式预 测值符合最好;试验的换热系数比三个关联式的预测值都小。 关键词:超临界水;类四边形子通道;传热;压降;二次流;关联式 II ABSTRACT HEAT TRANSFER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STUDY ON SUPERCIRTICAL WATER IN SUBCHANNNEL WITH SQUARE DISTRIBUTION OF REACTOR ABSTRACT Toda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