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形井田童子岩组地层沉积变化规律的研究.docVIP

田螺形井田童子岩组地层沉积变化规律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螺形井田童子岩组地层沉积变化规律的研究

田螺形井田童子岩组地层沉积变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龙岩矿区田螺形井田一段地层沉积变化规律的探讨,对一段地层有了更为完整系统的认识,使地质工作走在生产前面,从而指导生产。   关键词:田螺形井田;地层;规律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75-02   1 工程概述   田螺形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内。此距龙岩市城13 km,一段地层分布于井田东北部,面积1 km2。原福建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第二勘探队,于1961年2月至1964年12月对该矿井进行勘探工作,1965年5月提交了《田螺形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该报告地层的命名和划分是这样的:现在的童子岩组定为龙潭组,由下往上划分为A、B、C、D煤组,其中C煤组(即一段地层)厚度为288米,原报告对一段的标志及辅助标志叙述详细。煤岩层对比较可靠,对可采煤层的赋存规律也有详述,可采煤层有C3(39#)、C4(38#)、C5(37#),但由于工作程度不够等原因,叙述不够全面和完整,经生产实践证明,C1(41#)煤层为可采煤层,C4(38#)为局部可采煤层,另外原报告对C煤组上下界线划分模糊,A煤组与上伏地层沉积关系不清楚,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分析和研究,同时为了区域对比和技术交流,掌握童子岩组一段煤系地层的沉积变化规律。利用原报告提供的钻孔柱状21条,探槽柱状17条,井下揭露石门柱状10条,通过区域对比,还建立了新的柱状,采用新的煤层编号,划分为上下亚段,确定一段地层的上下界线即:I、II标志层和4个辅助标志层。确定了一段地层厚度为210~270 m,平均250 m,对原报告突出的A煤组地层,通过分析对比为童子岩组一段地层,A组地层所含4层煤为41#、39#、38#、37#煤层。通过认真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可知田螺形井田一段煤系的沉积变化情况。   2 地 层   2.1 地层划分及标志层   下二迭统童子岩组一段地层下以I标底为界,占下伏文笔组为连续沉积。上以II标为界,与上伏童子岩组二段地层为连续沉积一段地层250 m。根据生物演化,种属的分布及沉积悬廻等特征,可分为两个段,36#煤层间接底板石类细砂岩底以上至II标为上亚段,以下至I标为下亚段。一段地层标志层,辅助标志层特征明显,易于对比。I标:由3套砂岩组成,为45#煤层底板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厚约10 m,中厚层状,富含白云母化及少量植物根茎。II2标36#煤层间接底板石英砂岩,厚约米,中厚层状。含植物碎片及少量叶部化石,辅助标志层可定为4个:①41#煤层直接顶板粉砂岩,厚3 m,含丰富完整的大羽羊齿,栉羊齿、芦木植物化石。②41#往上15 m为40#煤层,常为2~3 m煤线组成,其顶板含丰富舌形贝动物化石,在田螺形矿区内较稳定。③40#往上5 m为39#煤。在下亚段中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标志层:39#顶板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及5 m左右的结粘层。④38#往下5 m为38下层位,顶板泥岩中以舌形贝与植物根茎混生为特征:以上各特征可作为辅助标志层(见小柱状图)。II标:31#煤层顶板钙质砂岩,厚0.6 m,含丰富的腕足类,珊瑚等,以含丰富的筳化石为特征,为童子岩组二段底界。   2.2 沉积岩特征   上亚段一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有规律的交替出现为特征,下亚段上部(39#煤层以上)以粉砂岩为主,下部一细砂岩为次,一段地层平均总厚250 m,砂岩厚度54 m,含砂岩系数22%,童子岩组一段地层中,层理非常发育,岩性和沉积环境不同,有水平层理,均匀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水平互层层理,交错层理等。童子岩组一段地层结核含量较为丰富,有菱铁质,泥质和钙质三种。铁质结核最为常见,铁质结核为透镜状,钙质结核和泥质结核为球状,似层状,似层状。围岩的层理沿结核弯曲说明皆为原生结核。不同岩性所含结核的特征不同,砂质泥岩中结核十分丰富,且砂质泥岩厚度越大,结核个体也越大。(如39#顶板泥岩),粉砂岩中的结核比较小,往往成串珠状排列,甚至形成结核层(如40#底板,38#间接顶板粉砂岩)。   2.3 含煤性   一段地层平均总厚250 m,含煤13层煤层平均总厚为6.63 m,含煤系数2.5%,其中可采煤层3层(39#、37#、41#),平均总厚4 m。可采煤系数1.6%;一段煤系含煤性叙述如下。   2.3.1 I-40#(C2)煤层底   厚67m,会煤层位互层,总厚1.30 m,其中45和44号煤层一般仅有层位或一煤线。此段煤层底板多位含不完整植物碎片化石粉砂岩而以厚层细砂岩为直接或间接顶,由下往上砂岩厚度,稳定性逐渐变小,41#(C1)煤层厚0.2~1.8 m,平均0.85 m(为局部可采煤层,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