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的资料如何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野的资料如何解读

田野的资料如何解读   关键词:田野资料;地方社会;史料处理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7)06-0190-03   作者简介:卞利,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安徽合肥230039)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与台湾东吴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地方社会研究中田野资料的解读”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10-1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来自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30余位知名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安徽大学副校长韦穗教授代表学校致辞,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会议共收到论文24篇,这些论文在地域上涵盖华南、华北、西南、华东和华中等地方社会,在时间上涉及自宋至今等许多问题,在内容上更是涉及到地方社会、移民、宗族、水利、信仰等多个层面,尤其是徽学的研究论文几乎占了一半以上。所有论文基本上都围绕田野资料如何解读展开,诸如什么是田野资料?田野资料的时空范围如何界定?如何科学地收集和正确地使用田野资料?等等。虽然讨论的分歧较大,但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田野资料的解读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要将田野资料的解读和对中华典籍文献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通过地方社会探索进而研究中华历史文化实态的目的。王秋桂教授在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主办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讨论田野资料的史料学问题。田野史料包括实物、文字和口头资料,史料学就是要探讨史料处理的方法和原则,历来发展的目录、版本、校勘(辨伪)学在分析和论证传统史料上有相当的成就,有些方法也可用在田野资料上。过去的金石学,方志学和谱牒学也有助于田野资料的整理。和传统史料一样,田野资料也以多种不同的体裁出现,各有不同的源流和规范。“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之说也适用于田野资料,而要求于史学家的史识、史学、史才、史德也应为田野工作者所具备。会议主题是个大题目,不是举办一次会议就可讨论完成的。这个研讨会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分享我们的田野经验和田野资料以及对于这些个别资料所做的解读。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科大卫教授也在《山西代县鹿蹄涧村的材料解读》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我们读地方历史的目的不是搞地方史,主要是通过这一类的问题,去了解宋元和明朝社会是怎么样的发展历程。就宗族而言,其实不要以为只有南北两个类型的宗族,宗族概念的本身也是非常笼统的。不同的时候,我们发展了一大套很多方面的工具,来搞地方和国家的关系,也影响到土地、个人重要的身份的认同等问题。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钱杭教授通过对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顾冲《湘湖均水利约束记》、洪武初年张懋《湘湖水利图记》和正德十五年(1520)许庭光《禁革侵占湘湖榜例》等浙江萧山湘湖水利史上三个重要文献的解读,认为,这是一个人为设立的严密而封闭的共同体。虽然皇帝和各级地方官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保存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它一开始就没有构建一个开放和多赢的格局,也没有为改制留有足够的余地。因此,其本质十分脆弱。稍有意外,即呈危局。这些水利文件制订得越精细,它的危险性就越大,越脆弱。湘湖水利共同体在表示严密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它的脆弱性。针对民间文献和正史文献的关系,钱杭指出: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做具体问题的研究时,不像以前那样以正史为唯一的依据,而是开发出了另外一套的包括民间文献在内的地方文献,这既是社会史的一个优势,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取得引人注目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正如正史受到各种利益干扰和局限一样,民间地方文献同样也在这个框架内运行。面对一个县的具体问题时,民间地方文献同样也在那里编造作伪。一点也不比正史逊色,同样也犯正史的一切错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比正史走得更远。正史毕竟要接受一个公共的检验,毕竟受到一套公开程序的限制,而地方文献则没有,族谱更没有。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力行教授则通过徽州绩溪县宅坦村胡氏宗族资料的解读,对动乱和宗族记忆系统的重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徽州宗族记忆系统由文本与仪式两个子系统所组成,这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制约,构成为一个完整、复杂的记忆系统。这是徽州社会得以保持“千丁之族,未常散处”的内在机制。宗族记忆系统的重建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因为它与地方社会秩序重建是一致的。传统中国社会特有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交织而成的完善的记忆系统是中华文明历经劫难而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之一。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赵世瑜教授以河南博爱唐村清代康熙《李氏家谱》为中心,探讨了移民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宗族建设、利用民间信仰资源,以及其它一些手段,来达到他们定居和发展的目的。《李氏家谱》还透露了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中一个重要人物――李岩即李信的信息,而李氏宗族与陈氏太极拳发明者――陈家沟陈氏宗族历代形成了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