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兰主任医师治疗眩晕临床的经验.docVIP

贾秀兰主任医师治疗眩晕临床的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秀兰主任医师治疗眩晕临床的经验

贾秀兰主任医师治疗眩晕临床的经验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眩晕;经验;贾秀兰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01-02      贾秀兰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对眩晕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贾老师认为眩晕是一种临床症状。中医为一病名,西医则涵盖多种疾病,采用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均有其局限性,不能达到满意疗效,中西医结合则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笔者在随贾老师临床诊治眩晕过程中,获益匪浅。现将贾老师对眩晕的认识与治疗介绍如下。      1 眩晕的诊断      在中医文献中,眩晕作为一个病名出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昏甚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灵枢?大惑论》云:“故邪中于项,因蓬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眩晕重者可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当与中风、厥证鉴别。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特征,而眩晕重者仅见昏仆,并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厥证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而眩晕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眩晕与头痛常同时出现,也应鉴别,头痛者以疼痛为主,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询问时仔细辨别患者症状,不难鉴别。眩晕在西医则为一种症状,为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前者由迷路一前庭神经病变、脑干、小脑或顶颞叶病变引起,后者由心血管疾患、感染、中毒、血液病、代谢障碍、眼肌麻痹、癔病等引起。眩晕的病种多样,临床症状、治疗手段、预后均相差极大,故应明确西医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减少误诊,避免延误病情。      2 眩晕的病因      眩晕病在清窍,当分虚实。虚为气血亏虚或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常与禀赋不足,体虚久病,气血亏虚有关;实则为痰瘀作崇,上扰清空。      2.1 虚致脑失所养 《灵枢?口问篇》中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故说“无虚不作眩”。脾胃损伤,化源不足,致气血亏虚。年老体衰,多病久病,淫欲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皆可致肾精不足。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濡养,肾精不足则脑髓不充,皆可致脑失所养,髓海不足,发为眩晕。   2.2 痰致清窍受阻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无痰不眩,无火不晕。”首次提出“无痰不作眩”来说明眩晕的病理机制。痰的产生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有关,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极为密切。痰产生后,因其所在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具特点,痰阻于经脉,气血运化失常,痰浊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证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耳鸣如蝉,轻则闭目即止,重则恶心呕吐,昏昌欲倒,即为眩晕。   2.3 瘀致气血不畅 在明代,虞抟认为“血瘀致眩”,杨仁斋在《仁斋直指方》中写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张璐指出:“胸中有死血作痛作眩。”清代唐容川对瘀血致眩的病机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通;血与水本不相离,血瘀必然导致水结,结之邪聚于脾胃,上扰清窍,则头晕目眩作矣。故眩晕之根本在此血水之瘀结。”故有“无瘀不作眩”的说法。      3 眩晕的治疗      眩晕为本虚标实之病,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但临证时须根据虚实的主次,特别是痰瘀之邪贯穿于疾病始终的特点,予以重视。眩晕因于虚者,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常见面色苍白、神疲健忘、倦怠懒言、唇甲无华、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当补益气血,滋肾益精,可选用归脾汤合肾气丸加减治疗。若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者,可加用阿胶、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肾精不足致水不涵木,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舌红咽干者,可加用知母、丹皮清热除烦。眩晕因于痰者,常见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当化瘀祛湿,健脾和胃,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若痰郁化火,头胀痛,心烦口苦,可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眩晕因于瘀者,可见头痛、神差失眠、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当活血通窍,可选通窍活血汤或桃红四物汤治疗。须注意的是眩晕多为本虚标实,在祛痰化瘀时当不忘补益正气,固护脾胃,使气血通畅,津液调和,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另外,部分眩晕患者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不良,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不佳故导致眩晕,应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方面的指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学会缓解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治疗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于方剂中酌情加用经药理研究有抗抑郁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