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葛亮南中的策略初探
诸葛亮南中的策略初探
摘 要:彰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后,南中诸郡皆叛,这对于刚刚战败、亡主的蜀汉政权更是雪上加霜。为稳定国内局势,于是诸葛亮开始了全面执政后对南中的经营,执行其“隆中对”中“南抚夷越”的政策,以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关键词:诸葛亮;蜀汉;南中;策略
跨有荆、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隆中对”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既定战略,也是蜀汉的国策。然而,自从荆州失守,夷陵战败后,虽“天下三分”,但“益州疲弊”。从彰武三年起,闻之刘备去世,南中诸郡先后发生叛乱。首先是益州郡大姓雍?]在孙吴交趾太守士燮的诱使下叛汉,并“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①东附孙吴。接着,受雍?]的影响????朱褒、越?`夷王高定等也纷纷起兵叛汉。南中之地除永昌郡闭境坚守外,遂尽皆动摇。这对于刚刚战败,亡主的蜀汉政权更是雪上加霜。要实现既定战略与国策,就必须先平定叛乱,稳定南中,“定南中然后可以固巴蜀,固巴蜀然后可以图关中”②。而且,南中物产丰富,“王化”归附后,更是北伐中原的重要后勤基地。所以诸葛亮适当的运用策略,先后采取措施平定南中,稳定国内局势,为此后进一步经营南中打下基础。
一、平定叛乱,镇服南中,确保蜀汉后方的安全与稳定
得知雍?]叛变后,由于刘备刚去世,“新遭大丧”的蜀汉政权不便兴兵。故而诸葛亮试图通过和抚政策安定南中出现的叛乱,所以托李严“与?]书六纸,解喻利害”。③《魏氏春秋》更有记载:为稳定朱褒,蜀汉政权还诛杀与朱褒有隙,且为朱褒所害的益州从事常房诸子。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雍?]在对李严的回信中直接说 “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④其言语之强硬可见一斑。同样,朱褒也未因中央的迁就而息事。故而,和抚政策并未使南中之乱有任何缓解。
由于和抚政策的失败,建兴三年三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兵分三路南征平叛,并接受了马谡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通过武力凭借攻心战平定叛乱,以求收服南中人心,保障南中的长期安定。
具体部署是:东路以????太守马忠为首,攻朱褒,入????。马忠迅速率部平定朱褒之乱。中路以?蚪刀级嚼罨治?首,攻雍?]、孟获后方,入建宁。但其部被建宁叛军围于昆明,幸得李恢用计骗得叛军的信任,于是大举反攻,向南追击叛军至??江,并与????相接,同诸葛亮、马忠的部队相呼应。西路则是诸葛亮亲率主力,攻高定,入越?`、云南。雍?]、孟获见高定方面军事压力较大,于是率部驰援高定,但因高定与雍?]有矛盾,雍?]被高定部下所杀。西路军亦迅速攻入越?`,斩杀高定。此后,孟获统领雍?]旧部,继续推行叛汉政策。因孟获是南中大姓、豪帅,在南人心中地位较高,为保证平叛后南中的长期稳定,实现“攻心为上”的策略,诸葛亮利用军事优势,在俘获孟获后“纵使更战,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⑤,对孟获实行“七擒七纵”的策略。当年秋天,最终使其诚心归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南中地区再未发生此类大规模的叛乱,确保了南中的稳定和蜀汉后方的安全。也保障了此后一系列的和抚以及经营政策得以正常进行。
二、依靠大姓,任用官员,安定南中七郡
平定南中大规模叛乱后,诸葛亮以化整为零的方法,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将原来的南
中四郡增改为六郡,加上朱提郡共同组成了“南中七郡”,即越?`郡、????郡、建宁郡、古兴郡、云南郡、永昌郡与朱提郡。这样划分主要是按南中地域和族群的差异,将其分立⑥、隔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南中各郡再出现诸郡联络皆叛的局面。
有人建议诸葛亮留兵驻守、屯垦南中,由中央直接派流官驻军管辖,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诸葛亮提出驻军、留官的“三不易”,决定除个别重要职位,中央需要派任以直属流官外,其余主要依靠当地原来的渠率来统治南中各部,尽量实现不留驻军,不任流官。这样,即加强了蜀汉中央政府对南中之地的控制,也避免了驻官、留军带来的各种麻烦,同时更尊重了南中各民族的生活习惯,给予最大的自治权利。
诸葛亮不仅依靠当地较为忠于蜀汉政权的大姓、豪族担任州郡的重要司职,如以建宁人李恢继续担任?蚪刀级剑?提拔永昌人吕凯为云南太守,以此增强蜀汉政权在南中的影响。而且还将其中的大族俊杰招入朝中任以要职。《华阳国志》记载“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炎及孟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炎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这些大姓、豪族在地方上任了官,而且进入了政权体系的中央,这不仅收到了“以夷制夷”的效果,更将南中各大姓、豪族纳入了整个蜀汉政权体系之中,同蜀汉政权连在了一起,建立了一条心、共存亡的关系。
对具体派任流官问题,诸葛亮也非常注意。尽力选任有才干,且能充分贯彻落实其“南抚夷越”政策的官吏。由于?蚪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