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生字诂义府之假借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黄生字诂义府之假借的研究

论黄生字诂义府之假借的研究   (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摘 要】 本文试从明末清初的黄生其著作《字诂》、《义府》入手,通过分析: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假借例证,探讨黄生的假借观。黄生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在词义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字诂》;《义府》;假借      古书用字多假借,假借义是指在一个词的意义系统中与其它义特别是与本义没有联系,凭借声音的相同相近临时借用而产生的意义。“本来应该是字有定词,即字有固定的意义,但在使用中往往用其音,不用其义,即同音词和同音字交错应用,因此使一个字在常义之外产生借义。读者却往往因形执其常义,反生误解,这是只见文字不见语言,致把别字当正字解释。文字本是表达语言的,现在反而隔阂了语言。” 【sup】[1]【/sup】对此问题,王引之《经义述闻?序》引其父王念孙的话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屈为病矣。”【sup】[2]【/sup】汉儒训诂,发明“读为”、“读曰”的易字术语,开因声求义一途。宋明儒生昧于古音,斯旨渐变。黄生以复兴汉学为己任,治学直追汉儒,对古音通假多所阐发。在《字诂》、《义府》二书中多次陈述其对假借的认识,如:“古孔好二字音相近,故通假之”,“盖古字多因声假借,不甚拘也”,“古人字多假借”,“以语有倒易,字有通借,读书昧其义,遂异其音”。下面我们从黄生的训释实践对其假借观点加以分析:   一、本无其字的假借   《字诂》“无字之音”条:   方言有有音无字者,经典多借字以寄其音。如《毛诗》“夜如何其”及“彼其之子”,二其字皆当读基浊音。《檀弓》“何居”,居字当读本声浊音。盖何其、何居借发问之助语词,二音皆无正字,故寄声于其、居之间。若彼其系指他人之词,犹今人之称渠也。注家于何其音基,于何居音姬,而不发其借音之义,既己迷误后人。若彼其之其音记,则谬之甚矣。至外国之音以中国之字译之,如康居、龟兹、可汗之类,居当读居浊音,不得竟读为渠。龟兹当读为鸠兹浊音,不得径读为丘慈。可音当近酷,汗当读平声清音,不得径读为克寒。盖译语本无正字,故古人借字以寄音,不然何不径以康居、丘慈、克寒译其语乎?   在这一条中,黄生阐述了自己的假借观。假借是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在文字使用中互相借代的现象。假借字与本字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只是凭声音上的类似而临时代用。   例如《字诂》“毋”字条:   古本无毋字,但借母字转声。钟鼎文凡禁止之毋,并从二注作或止作。可见古无其字,但从假借也。自小篆误连中画作毋,许氏遂为之说,云:“从女,有奸之者。”陆德明、李济翁诸人因而致辩毋、母之异。此但知以《说文》小篆为据,而不知其误正始小篆也。   在这里黄生引用钟鼎文资料中有关母的古字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古无毋字”,“毋”的“禁止”之义是借“母”来表示的。   在上古音里,母属于之部明母,毋属于鱼部明母,之鱼旁转,明母双声。所以毋和母二字声同韵近,故可假借。   又如《字诂》“?W”字条:   俗有鳝鱼,古无其字,故借?W转音,《淮南子》云:“?W以蛇”,荀子云:“蟹非蛇、?W之穴无所寄托”是也。又或借?W转音,《后汉书?杨震传》:“冠雀衔三?g鱼”,《韩非》、《说苑》皆云:“?g似蛇”是也。《颜氏家训》云:“‘衔三?g鱼’,假借作?g鲔之?g,俗因谓之?g鱼。”此颜但知?g之为借音,而不知?W之亦借音也。《汉注》误以张连切之?g为释,罗愿《尔雅翼》力辩其误。又梁韦林《戏作表》省?g作亦通。《酉阳杂俎》载此赋,误书作。《篇海》一并收之,徒增后人之惑。   《说文?鱼部》:“?W,鱼名,皮可为鼓。从鱼,单声。”《山海经?北山经》:“(滑水)其中多骨鱼,其状如?W”郭璞注:“?W,鱼,似蛇。”《急就篇》卷三“鲤鲋蟹?W鲐鲍?y”颜师古注:“?W,似蛇。”《说文?鱼部》段注:“?W,今人所食之黄鳝也。其字亦作,俗作鳝。或假鲜字为之。”《后汉书》云:“鹳雀衔三?W鱼。”《颜氏家训?书证》:“多假借为?g鲔之?g。”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W,假借为?g。”?W,又作鳝、二形。《玄应音义》卷十九“鱼?W”注:“?W,作、、、鲜。”《说文?虫部》“?”字段玉裁注:“?者,鱼名。又作,或误。荀子作,许书古本多作鲜,盖汉人多假貉国鲜鱼之字为之,本无正字也。” 在上古音里,?W与鳝同属元部禅母,双声叠韵,声同韵同,可以假借。   二、本有其字的假借   如《字诂》“侠”字条:   侠,古或借为夹字。《公羊传》:“滕薛侠?。”周?d嗣《千文》:“路侠槐卿。”《黄庭经》:“幽 侠之高魏魏。”一老塾师谓予云:“我教蒙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